
沙坪街几栋旧屋的记忆
作者:胡斋敏
小时候,见了吃的,不怕笑话我,那时真有点垂涎三尺的感觉。饮食业(相当于现在的饭馆)每次请来师傅做油饺,油条,麻花,油果之类,我们闻着那油香味, 就馋得不愿离开。听说是棉油炸的,吃的多了也会起火。那是沙坪街上街一个很大的店铺,大概有十七块门面,打开就是一个很大的下堂屋。中间是一个石砌天井,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石块铺成,稍斜,平整而整齐,底边与下堂屋一般高,两边至下堂屋有下水道相连。左右有两个穿堂,位置比天井高,上堂屋又比穿堂高,并有四巷把穿堂及上下堂屋合成一个整体。上过巷两边平伸,由左边过巷进,与上堂屋排着三间房,右边过巷出排着两间房。
左上过巷与下过巷中间,有一堵木墙隔开成两间大房。木墙不高,只是隔开而已。两间房都很暗,靠许多亮瓦透进光线。上间放了很多杂物,下间则是做饼,炸油饺,麻花,油果等美食的地方,有时做的多了,下过巷和左边穿堂屋也要利用上。上下堂屋很宽,与大铺门对等,上堂屋是正方形,下堂屋是长方形,足有一个半大铺门长,与巷连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堂屋。左右边都是等同的店铺(左南杂,右五金),铺子很大。靠左还有两间房,中间不算大,最左间是小房。右边靠铺房只有一间房,与左边中间对称,这间房后来也做过饮食业的橱房。但我的记忆中还是左边的那间暗房。有门口直左边那小间,那里原先,有一个专门用来烘饼的大灶,当时的永良师傅就在那里烘过红壳饼,具体怎样做,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人吵闹,那饼会掉下来毁掉,我们小孩是进不去的。
用餐的人数较少时,会使用左右两边的穿堂屋;人数多时,则会使用上堂屋或天井(仅限晴天)。下堂屋道很少使用。上堂屋右边房,是两间木块填塞的房,后来才知道,底下也是房,也许是关猪的地方吧?紧挨着右边还有一厕所,上面填塞木板,开了几个洞,下面是整间小房大的粪池。小时候喜欢躲在这儿拉大便,大便从洞中落下,不担心有粪水溅上来。如果在家里大便,落下的大便,激起的粪水点在屁股上,很不舒服。
往上街,紧挨大啟铺另一大店铺是布店,只记得当时是胡成行在那营业。中间铺门有十一块,两边各有七块门。从中门进,前是一横柜,左边有开口进出,堂屋两边都有木转角柜,离前门不足一米,它们连起来为一整体,围成一个堂屋,进门间隙似乎为巷。便于顾客靠近柜台买布。再前是与门面对等的三间房,都是木板填塞,底下可能都是房,因为胡老板曾经有病,为辟邪,新年戏灯引龙进去左边楼下那间房,往后门出,我们也跟着走了一回才知道,听说这是杨才山的屋,才三曾吊死在楼下这间屋,要不是跟着龙灯,我还不敢下去呢。
再往上挨着的,也是一店铺。中间铺门也是十一块吧,进门是一堂屋,左边有一间房,右边有两间房,往后是与前面相对等的上堂屋(其实是个过堂)和三间房,左间和上堂屋有木板填塞,右边挨过堂的那两间,只有楼树,无木板。下面都是房。过堂后面有门囗,出去有吊楼,围着后面整个房,可晒衣,远望可观看沙坪河水,那跳埻立在桥中心,由近而远连按对岸。最右边那间,有台街徒步而下,通到下面各间。听说原来沙坪公社未撤消这里是卫生所,这印象我很糢糊,那时我太小,后来这里左边成了北货店,右边也几经周折,有一段时间也办了饮食业。
杨才山旧屋的对面是原来沙坪公社的旧址。不过,作为沙坪公社我是不清楚的。但这房扎过沙坪大队部,沙坪民兵连部,沙坪俱乐部,及以后来成为南货店和杂货店等,我是清楚的。
顺街而下,左边那个大型店铺就是。正门有十五块门面,往里是一个下堂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两个大门铺,下堂屋与中堂直按相连,中堂更加了两边铺房等宽的空间,形成一个扁中堂。
上堂屋和下堂屋等宽,两边也是与前面等宽的两间大房。上中下三个堂屋连成一个整体,由前门进,通过上堂的窗户,屋后山坡清晰可见。
中堂左边紧贴着一间房,那旁的里间又贴紧上堂屋的左间。除贴上去那个套间,没有楼,其余整个上面都是楼。扶梯分布在中堂两侧,两拐而上。
上面的房间极少,除前后两四间房外,只用木板间了一、二间,剩下的那是一个偌大的空间。沙坪俱乐部,在上面排练,演出,有百多人在上面看,也没有出现过意外。
往下进入中街,左边是 我原来的老屋,坐南朝北方向,由一个高大的石门囗进,门囗有两个大石埻,进去是一个下堂屋,左边有一间大房,比堂屋长,右边有两间,一间与堂屋等长,另一间,是一间很长很长的房,其实有两间房大。下堂进去是略为偏的天井,周围是四巷道,巷道不宽,天井左右各有一间房对等,天井上方左巷道延伸底墙。右巷道延伸往里进,有一间小猪圈,属光明用,圈前有巷道伸进,是另一间大猪圈,圈前巷道地下挖有粪池。如果转到中堂,左边有间大房,右边也有一间,但不大,都是做厨房用。左边是光明屋,右边是大彬屋。中堂,有三个石阶进上堂。上堂很大,左右各有一个横向长天井,左边上下有巷,右边巷道相通,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灰房,灰房抵大彬猪圈有一夹墙。上堂左边有一间大房,右边有两间大房和一间大猪圈。堂屋猪圈都有后门通后山进出。后堂所有都是我家居住。
斜对面,是我家后来买的房,是列操屋。(现在的居住地,不过房屋巳重建)大门口是一字巷连街巷道,实际也是一铺面,有十一块门面,进门是下堂,左边是一门店稍大,右边也是门店,稍小,再右是一间大房。由下堂进,是巷道通上堂。巷左边有两间房直进,前间大,后间小。右边是地场,很开阔。进后堂,后堂很大,左边抵邻墙,右边是间大房。房右边有巷道通后门,再右是狭小长场地,上方有一横大天井和巷,右边是斜面三角场猪圈,较大,有粪池。后巷右边是小猪圈,也有粪池,那房也不算小。出巷是后门。左门面办过国药店,南杂,饮食业,右门面办过南北货,旅社等。
胡斋敏,男,出生于1955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中学,大专,中教高级,退休教师,198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教学专注,实 践深刻。最近开始写作,有散文,诗歌及教学回忆、论文等创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