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牛山的来历与传说
侯家赋
在山东省东平县的银山镇,向东大约3公里,南北方向横卧着一座酷似巨牛的山峦,山顶平坦,好似巨牛的脊背,南面犹如牛头昂首,双目圆睁,咬紧牙关,死死盯着南面的腊山。此山海拔100米上下,南北长有1500米左右,形成一座天然屏障,把东平湖和银山镇黄河流域区域截然分开,是黄河泛区与东平湖的分水岭,此山当地人唤作“卧牛山”。
说起这座卧牛山,还有一段美丽和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东平湖还不是滞洪区,里面居住着州城以外的侯屯、李屯、刘庄、王楼等上百个村庄,几万人口,并且地势低洼。由于当时人们的能力和条件有限,建房居住只好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或筑囤建造房台。
一年的秋天,黄河上游阴雨连绵,黄河水位急剧上涨,大水像脱缰的野马,很快冲垮了银山一代的防洪大堤,滚滚向东奔流,不到一天的功夫,银山以东的村庄和田地都浸泡在汪洋之中。
那时,银山以东的黄河泛区和东平湖区在腊山以北和陆家村以南有一道防洪堤,以阻挡黄河水淹没湖区的居民。决口的黄河大水很快到达了湖区的防洪堤,湖区的百姓都担心大水冲垮防洪堤,纷纷上堤肩挑人抬,运土运石,加固堤坝。
接近中午时分,防洪大堤上的一个蚂蚁窝开始渗水,不大会功夫,蚂蚁窝开始决口,奔腾的黄河水向湖区滚滚而来,堤上的百姓赶紧填土扔石。怎奈水流湍急,填进去的土石,立刻就被洪水冲的无影无踪,决开的口子越冲越大,眼看湖区就有被淹没的危险,百姓个个素手无策。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只见从东北方向跑来一头健壮的黄牛,身高8尺有余,体重有1000多斤。黄牛跑到大堤的决口处,“扑通”一声,跳进湍急的水中,四蹄深深地扎进泥水里,昂首向南望着腊山,用身体挡住了决堤的洪水。然后,老牛张开大口,把滚滚的黄河水喝进自己的肚子。随着水的灌入,老牛的身体变得越来也大,越来越高,直到像一座山一样,横卧在洪水决口处,挡住了奔腾滚滚的洪水。这时,堤上的百姓们赶紧向黄牛的身体旁边投扔泥土、石块、木桩、门板等,堵住了决口,保住了湖区里面上万人的生命财产。
洪水退了,人们再看浸泡在洪水里的那头黄牛,早已气绝身亡,可仍然昂首挺胸,四蹄牢牢的扎进泥土中。这时,天空中出现一道霞光,照在黄牛的身上,黄牛立时变成了一座山的化石和形状,亭亭屹立在大堤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头救了万名民众的黄牛,就给这座山起名叫“卧牛山”。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