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的银杏叶托起十五片蝉鸣
候鸟在600亩绿茵中穿行
这分明是求知者的梦想乐营
绿道环绕的寓言长出无数青春
国际课程在楼宇间流淌液态金
一千三百棵云杉是直立的路灯
康福的莘莘学子是天使的化身
可传统教育却出现了一组矛盾修辞
被驯服的雪豹遗忘了旷野的驰骋
洋洋洒洒的满堂灌丢失了教育的本真
全人教育的年轮刻满了数字的沧桑
直到第一颗种子在康福学校苏醒
蝴蝶翅膀震落的露水折射出健康的光景
那些被折断的创造性终将在康福重生
——————————————————
注解
这首充满意象的诗歌生动描绘了康福学校的教育图景,通过自然意象与教育哲思的交织,展现了该校在传统与现代教育融合中的独特探索。以下从多个维度解读诗中内涵与康福教育的实际实践:
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校园生态
“600亩绿茵”“一千三百棵云杉”对应康福学校的实体环境,该校通过生态校园设计(如石家庄校区)将自然景观融入教育场景,1300棵云杉形成的绿色走廊成为学生日常活动的“天然教室”。
“国际课程流淌液态金”体现其课程特色,学校开设A-Level/AP等国际课程,2018年仅英国方向就收获145份名校录取,包括剑桥等顶尖学府,印证了课程体系的“含金量”。
二、对传统教育弊端的反思
诗中“满堂灌丢失本真”“被驯服的雪豹”直指传统教育的核心矛盾:
知识灌输vs能力培养:传统教育侧重考试成绩(如背诵古诗文语法),而康福推行“思维型课堂”,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力,其社团课程覆盖沟通力、领导力等4大维度。
标准化vs个性化:学校引入《道德经》《论语》等国学内容时,强调“价值观内化而非汉服形式”,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三、康福的教育革新实践
1. 全人教育体系
课后服务实施“一人一艺,一生一技”方案,开设学术社团与艺术俱乐部,突破“数字年轮”的单一评价。
暑期教师培训聚焦“思维型课堂改革”,100余名教师参与新课标落地实践,推动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思维”。
2.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刘煜炎校长(剑桥博士)提出“为思维而教”,邀请中科院科学家等参与课堂对话,将科研思维注入基础教育。
教师发展方面,石家庄校区开展“书香阅读润色教育”读书会,100余名教师共读教育经典,促进教学理念更新。
四、诗中隐喻的教育愿景
“种子苏醒”“蝴蝶折射光景”呼应康福的实际成果:曾帮助“普娃”逆袭剑桥,通过个性化培养(如封闭式管理+学术资源定制)重塑学生创造力。
“矛盾修辞”的解决体现在该校评价机制改革——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通过“缤纷CLUB”等活动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使教育回归“健康光景”的本质。
康福教育的探索正如诗中所言,正在让教育从“驯服”走向“旷野”,在保留文化根基的同时,为每个生命提供破茧重生的可能。其实践表明,真正的教育革新需要同时打破“满堂灌”的窠臼和“数字化”的焦虑,在思维培养与文化传承间找到平衡点。
作者:孟国泰、青力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