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中东局势因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愈发紧张。在国际舆论场中,对伊朗的片面解读与无端指责甚嚣尘上 。
为此,特约评论员晓频深入剖析,撰写此文。 文章指出,伊朗是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坚力量,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有力遏制以色列侵略野心。同时,伊朗面临经济制裁、复杂国际环境及舆论劣势等困境,在外交策略上面临艰难抉择。而以色列入侵伊朗之举,极可能成为中东局势的关键转折点,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大国博弈走向与全球格局。
本文从多维度分析局势,为读者深入理解中东复杂局势提供重要视角,值得一读。(258字)
【国际时事军事评论8】
伊朗: 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的
中流砥柱
特约评论员:晓频
有段时间没写军事评论了,不少朋友都来问我缘由。其实是因为网上涌现出大量诅咒、谩骂伊朗的文章,看了之后,我陷入了冷静思考。这些文章里,说伊朗“怂”,搞绥靖,甚至把伊朗说得一无是处,还拿“神权国家”等标签来片面定义它 。但在深入观察、深思熟虑后,我得出三个关键结论:
一、伊朗: 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坚力量
伊朗多年来一直是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力量。在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上,伊朗的态度坚决且行动积极。哈马斯能持续对以色列进行抵抗,背后离不开伊朗在军事装备、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也门胡塞武装用“巴勒斯坦 - 2”高超音速导弹成功命中以色列占领区军事目标,这一行动不仅是对以色列在加沙暴行的回应,也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而胡塞武装能有这样的军事能力,伊朗的军事装备与技术援助至关重要。还有黎巴嫩真主党,其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也得到了伊朗大量的支持。伊朗通过支持这些抵抗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以色列的侵略野心。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强盗行径。其不断蚕食巴勒斯坦领土,对巴勒斯坦平民进行惨无人道迫害和杀戮,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并加以遣责。但面对以色列的强势,许多国家因实力悬殊选择退避三舍。沙特虽富有,但在以色列问题上有所顾忌;约旦和紧邻以色列的埃及,也都采取了绥靖主义,或直接投降,或半投降。可伊朗却截然不同,始终坚定地站在反对以色列侵略的立场上,为巴勒斯坦人民发声,为抵抗组织提供支持,这份正义与坚定,难能可贵。
二、伊朗面临的困境与艰难抉择
然而,伊朗在坚定反以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上,长期遭受国际制裁,伊朗经济受损严重。制裁导致石油出口收入锐减,2023年伊朗GDP是4015亿美元,而2010年则是6290亿美元 ,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年初的时候1美元在黑市可以换五六十万里亚尔,如今已跌至100万至110万里亚尔,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巨大。
政治上,伊朗的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最大的后台俄罗斯,被俄乌冲突所困,难以全力支持伊朗;什叶派之弧叙利亚局势动荡,黎巴嫩真主党去年惨遭重创,哈马斯也危在旦夕,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面临严峻挑战。此外,伊朗国内政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封建教士集团、革命卫队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不断。革命卫队掌控经济命脉,甚至存在走私等乱象,导致国内腐败滋生,内耗严重。
在国际舆论方面,伊朗也处于劣势。西方国家主导的舆论场,常常对伊朗进行抹黑和歪曲报道,使得伊朗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影响。
这些困境让伊朗在对以色列的态度和与美国的关系处理上,面临艰难抉择。是像某些国家一样选择绥靖政策,还是继续坚定反以?是以妥协换取美国解除制裁,还是坚守现有政治路线?如果选择投降,利比亚卡扎菲的例子摆在那里,殷鉴不远,难逃覆辙。如果不投降,又该怎么办?如果中东国家都投降了,中东还是中东吗?对此,伊朗内部存在分歧,更面临艰难造择。
三、以色列入侵伊朗将成为中东局势转折点
近期,以色列对伊朗发起大规模袭击入侵,手段极其残忍,非人道地杀害伊朗科学家、高层人士,甚至暗杀平民。这种暴行,必将成为中东局势的转折点。而伊朗绝非任人宰割的弱国,其本身拥有不可小觑的国力与军事力量,足以与以色列形成对峙和反击。
伊朗的军事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导弹、无人机等先进武器的能力。在导弹领域,伊朗拥有“流星”“泥石”等系列导弹,射程覆盖中东全境,甚至可延伸至欧洲部分地区,能够对以色列本土形成有效威慑;无人机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见证者 - 136”等自杀式无人机在俄乌冲突和中东战场上大放异彩,凭借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可对敌方军事设施、交通枢纽等目标进行饱和式攻击。此外,伊朗拥有庞大的军队规模,包括正规军和革命卫队,总兵力超50万人,革命卫队还掌握着大量的岸舰导弹、反舰无人机等装备,具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能力,这将直接掐住中东石油运输的咽喉,影响全球能源市场。

在伊朗强大军事力量的基础上,一旦获得巴基斯坦等国的实质性支持,反对以色列的阵营实力将进一步跃升。巴基斯坦拥有成熟的军工体系和超过60万的现役部队,其弹道导弹技术和陆军作战能力不容小觑。若巴基斯坦介入,配合伊朗的军事行动,将在陆、空多个维度对以色列形成打击态势。沙特、埃及等地区强国若因以色列的暴行而改变立场,加入反以阵线,那么中东地区的军事天平将彻底倾斜。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很可能迫使美国下场介入。美国长期以来将中东视为战略要地,为维护以色列盟友地位和自身石油利益,一旦局势失控,或将直接军事干预。届时,大国博弈将在中东全面展开,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必定加大对伊朗的支持力度,以制衡美国;欧洲国家也将因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被卷入其中。中国不会袖手旁观,必将主持正义。这种局面将重塑中东地区格局,也会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或存在两种极端走向。一种是各方在冲突中意识到战争带来的巨大代价,在中美俄等大国斡旋下,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中东地区实现权力重新分配,建立新的稳定秩序;另一种则是冲突持续升级,美国深度介入引发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中东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地区局势陷入长期动荡。而无论何种走向,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中东局势的变化都将带来战略机遇。一方面,若中东走向和平稳定,将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推进;另一方面,若大国博弈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可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平衡作用,提升国际影响力,为自身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
中东局势的风云变幻,恰似惊涛骇浪般汹涌。以色列的暴行虽一时掀起狂澜,但伊朗及反以阵线不会被轻易撼动。在这场关乎正义与侵略的较量中,中国将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那般从容坚定。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坚信正义终将战胜强权,中东地区追求和平与公平的力量,必将在风浪过后,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重塑地区新秩序。(2429字)
共2702字 2025年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