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让爱之花,开遍世界美好的人间
潘香春
今天,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张顺富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在吉林省图书馆举行书评分享会,又逢国家一年一度高考日第一天。
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日子里,我能受邀参加会议,感到非常高兴!与会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你们是真正的作家,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都是文学创作,且都是各级作家协会的会员;而我是文学创作的门外汉,我是被我的老同学张顺富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感动而来的…… 读完张顺富《美丽查干湖》文集的最后一页时,一副对联呈现在我的眼前……“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美丽查干湖》,不仅仅是赞美描绘查干湖马营子村的村民,世代建设查干湖的 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而且通过这种画卷的展示赞美,向读者分享了人类社会生存应该遵循的的一种美德,即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全文集60篇文章,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饱含深情的文字,将儿时记忆中的查干湖娓娓道来,以敏锐的艺术感知,通过家乡风物、人物故事、等多元视角,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查干湖的世界。
在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里,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波光潋滟的湖面,葱郁的岸林、丰饶的物产,更触摸到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村民们乐善好施的品格如同湖水的律动,在代代相传中滋养着这片土地。作者以“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创作了《美丽查干湖》这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我想说的是,作者以自己家庭及部分村民‘ 乐善好施’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力量……数十年来,查干湖的村民们形成了‘一家有难,全村支援’的淳朴民风。这种守望相助代代相传,造就了村民间牢不可破的团结精神。更令人称道的是,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落里,多年来从未听闻村民有任何不良行为,就连孩童都秉承着纯真善良的本性……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从作者笔下《蛙》的描写叙述里,孩子们听大人说蝌蚪长大变成青蛙会吃蚊虫的,就都乖乖把打捞上来的蝌蚪放回湖里……作者的爷爷早年做了许多乐善好施,善待生灵的事情:用大铁锅做鱼给全村人吃,给人药方,救治抗战伤员,解放军战士,救治昏迷在大树底下的有为青年,救治狐狸等生灵……母亲,以善良为本,将优良家风代代相传。她做的各类小吃美食全村人品尝过,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怀头鱼汤端走送给当兵在部队的王二宝媳妇下奶,还组织全村妇女轮流照顾王二宝的妻儿。带领孩子救治大雁的同时还为村里改良了大鹅的品种。大哥的红骏马为马营子村获得了第一台拖拉机,困难时期,把家里的几只羊都共享给全村人;大哥还救过丹顶鹤,3年后,丹顶鹤回来报恩。大嫂,长嫂如母,奉献守护,这八个字概括大嫂的人生,一点也不为过。
大嫂堪称传统美德的典范。大嫂对母亲非常孝顺,在作者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和母亲吵过架,连顶嘴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对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疼爱,始终恪守着敬老爱幼的传同美德。无论是小时候的照顾,还是上学后的炒米粉,生病时天天熬嘎牙子鱼汤,所以87岁那年,还亲自下厨为回家的弟弟熬了一锅嘎伢子鱼汤。 侄儿现在是我们马营子村家风村规民俗的第四代接班人和传承者。
祖传的鱼馆在祖爷爷的配方上加以更新经营的有声有色。每次回查干湖开会等事宜,总是由侄儿出面接待兼导游,各类鱼的美味大餐任由顾客品尝, 村里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有些事情,侄儿就帮忙办,所以,他们手里有的经营偏方也都传承给了侄儿。
我的同学张顺富就是查干湖那片丰腴的土地上培养出来的知名作家,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从小就在这种乐善好施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懂事起就爱助人,爱护小生灵,帮助冯二伯种瓜田,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大嫂给他带的各类炒米粉等,在大学义务为年级同学服务,参加工作后也是如此,总是爱心满满的助人。
其原因,我读完《美丽查干湖》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家张顺富在全文的《后记》里也向作家、读者发出了呼唤:“作家要有大爱的心灵,爱和情是作家必备的良知。作家要爱生活、爱土地、爱人民、爱山水、爱动物、爱植物、爱家乡、爱祖国。没有大爱,就写不出优秀作品来。”这种爱的呼唤,充分证明作家张顺富,每天都敞开他宽大的胸怀拥抱美好世界,美好未来,用他的爱心之笔,把满满的爱意流露在每一个字里行间,让幸福之花开遍世界美好人间……
老同学不仅为家乡查干湖图染了绚丽的色彩,也为读者献上一本内含丰富的查干湖文化书籍。期待着老同学下一部赞美家乡的新作早日出版,与我们共享!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潘香春,吉林警察学院二级警监,教授。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