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靓照四解惑 柳营传奇铸忠魂
照片说明
文/王炜
①华阴荟聚 :是指1984年10月许在陕西 华阴县 组建47集团军工兵团;
②南疆鏖战:是指85年兰州军区轮战 ,和咱们工兵十四团并肩在老山完成工程保障任务;
③祁连劈洞:是指88年至93年,在甘肃金昌市地下600米深,支援国家重点建设挖镍矿;
④北塬演兵:是指47集团军工兵团营房坐落在西安市阎良区北塬下,完成日常训练。92年10月十四团解散后,道二营加八连、九连,划归47集团军工兵团,当时我在47集团军工兵团司令部任作训股长,和王文轩副团长赴青海民和十四团对接,并作铁路输送计划的。
【题记】2025年6月3日晚,我在西安老七连战友群中看到王炜战友发了一张照片,并附了上述一段文字说明,激起了我对王炜战友的敬重。
根据王炜战友对照片注解的军旅生涯四段核心经历(华阴荟聚、南疆鏖战、祁连劈洞、北塬演兵)及王炜战友转业后获得的荣誉,结合我近期所学的军旅诗词的壮阔意象与战友深情,特创作以下诗词,请各位文友战友们点评指导斧正。
一、七律二首
(一)华阴聚兵忆南疆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3
旌旗猎猎聚华阴,铁甲初磨砺剑心。
渭水奔雷催战鼓,老山血火淬龙吟。
并肩十四团如铁,劈洞祁连夜似针。
卅载风云凝一照,北塬月下忆同衾。
【注释】
①首联点明华阴组建工兵团的历史场景,以“铁甲初磨”呼应新兵训练;
②颔联“渭水”与“老山”概括南北征战,化用军旅诗词常见的地域意象;
③颈联融合南疆鏖战、祁连工程,以“夜似针”暗喻地下600米作业的精细与艰辛;
④尾联以北塬演兵收束,借月下回忆战友深情。
(二)祁连镍都铸忠魂
(仄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3
凿透祁连六百深,镍都铸骨气嶙峋。
黄沙漫卷遮星斗,铁镐铿锵裂地坤。
兵演北塬衔旧令,西行接甲续新痕。
半生戎马终无悔,犹向关山寄此身。
【注释】
①首联以“凿(透)穿祁连”直写金昌支援国家建设的壮举,呼应“发挥余热,初心不忘”的奉献精神;
②颔联用“黄沙”“铁镐”具象化矿洞场景,借鉴边塞诗风;
③颈联转写北塬演兵及青海对接任务,突出职责传承;
④尾联升华军人使命感,暗合王炜转业后从事“三秦卫士”的坚守。
二、鹧鸪天·战友星河共岁长
铁轨同驰赴绿营,霜华未改赤心凝。
南疆血染旌旗色,星挂祁连镍矿灯。
营帐月,北塬冰,演兵图里写峥嵘。
相逢笑指苍颜老,犹说当年夜枕兵。
【注释】
①上阕以“铁轨同驰”起兴,串联入伍初心与南北征战,化用“霜华共染岁相凝”的岁月感。
“旌旗色”“镍矿灯”浓缩战场与工程场景,意象对照鲜明。
②下阕“营帐月”“北塬冰”以典型物象勾连军旅记忆,末句“夜枕兵”呼应战友同甘共苦的真情。
鹧鸪天·题王炜战友简介军旅生涯照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3
戎马生涯志未央,山河踏遍刻沧桑。
华阴荟聚兵戈砺,南岭鏖锋战火狂。
祁连劈,凿镍庄,地宫六百写铿锵。
北塬演训谋帷幄,铁甲洪流青海苍。
【注释】聚焦王炜介绍军旅四段经历
①“华阴荟聚”:1984年组建工兵团,奠定军旅根基,以“兵戈砺”凸显团队锤炼。
②“南疆鏖战”:借“战火狂”渲染老山轮战的激烈,呼应工兵十四团并肩作战的壮烈。
③“祁连劈洞”:以“凿镍藏”“地宫六百”点明金昌地下工程的艰险与国家使命。
④“北塬演兵”:突出战略调度与铁路输送计划的军事智慧,以“青海苍”展现地域跨度。
三、浣溪沙·北塬旧照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3
曾度镍都雪满肩,南疆烽火照无眠。
华阴旧帜忆流年。
铁轨西行衔虎旅,北塬秋月冷弓弦。
霜痕一笑是烽烟。
【注释】
全词以“旧照”为引,选取祁连雪、南疆烽火、华阴军旗、北塬秋月等意象,时空跳跃而情感统一。
“铁轨西行”暗指赴青海对接铁路输送计划,细节真实。
末句“霜痕一笑”举重若轻,将艰辛化为豁达,借鉴“把梦装潢成像册”的浪漫笔法。
四、满江红·军魂长耀三秦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3
铁血征程,四十载、山河为证!
忆往昔、华阴砺剑,南疆驰骋。
六百米深採地脉,九千日汗流镍矿。
更北塬、演武卷西风,旌旗劲!
衔虎旅,青海令;行使命,西安警。
纵霜侵两鬓,赤心犹耿。
三秦卫兵擎警盾,九州模范辉军影。
待他年、白发话峥嵘,同铭酊!
【注释】
①上阕以数字强化功绩(“四十载”“六百米”“九千日”),突出工程兵的特殊贡献。
②下阕转写转业后的公安生涯,融入“三秦卫(兵)士”“九州模范”等荣誉称号,升华家国情怀。
③末句“白发同酩酊”呼应战友聚会主题,豪迈中见温情。
创作总结
1,历史与诗意的交融:通过具体地名(华阴、祁连、北塬)和时间节点(1984-1993),将个人经历嵌入国家军事与建设脉络,增强史诗感。
2,意象的军旅特质:选用“铁轨”“镍矿灯”“弓弦”等工程兵专属意象,区别于常规战地诗词,凸显兵种特色。
3,情感的层次递进:从壮怀激烈的战场回忆(南疆鏖战)到深沉坚韧的工程岁月(祁连劈洞),最终归于战友重逢的豁达,情感脉络清晰。
4, 荣誉的含蓄表达:满江红中“三秦卫(兵)士”“九州模范”等称号以诗化语言呈现,避免直白,符合传统诗词的含蓄美学。
【作者简介】王炜,男,1960年10月出生,1977年元月在陕西省潼关县应征入伍,先后在陆军第47军军直工兵营工兵连、兰州军区独立伪装营、兰州军区工程员教导大队、陆军第47集团军工兵团司令部工作。先后任排长,副连长,参谋,作训股长、工程师等职,在部队先后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学习;1993年转业到西安市公安局工作,退休前任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委;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陕西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首届陕西公安十大杰出警察,首届陕西杰出三秦卫士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一、二、三等功。作为特邀军转干部代表出席了建军八十周年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编审简介】董念学,陕西富平人。从军23载,曾任团参谋长等职。退役后任《今早报》《三秦都市报》《西北电业职工》编辑。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兰品之书画院院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安诗词研究社副社长。国风社陕西分社社长,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社长,著有《念典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