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意与人生间漫步的智者--孔灏》王红军
在城市的喧嚣与宁静交织处,有这样一位独特的人物——孔灏。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从海州区司法局科员到市宗教局副局长,再到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印记。而除了这些公职身份,他还是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全委委员、连云港市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连云港市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可谓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2018年夏季,市文联与市作协组织去灌云采风,我知道孔灏也在名单里,那天他因临有事没能前往,我也有点失落感,以前在文友群有过零星交流,我一直对孔灏有一种仰望。初次见到孔灏兄,是在“律师诗人”张绍云诗歌研讨会上。给我印记是,皮肤白净,温文尔雅,戴付眼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宁静与睿智,交流时带有磁性声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来,他调任市宗教局副局长。这个岗位让他接触到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宗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不同的信仰,都有着对和平、善良和宽容的追求。这让他更加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也让他在诗歌与文学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禅意作品。”
从政的经历为孔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他的诗歌中,常常能看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诗带有禅意,仿佛能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净土。他的诗《一年》给我感悟,以一年为时间跨度描绘了四季更替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的情感变化。
诗中通过雪花凋谢、李花盛开、南风吹拂、月光如酒、芳草染绿马蹄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美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归来的期盼。
在最后,诗人以马扬鬃发比喻笔的举起和放下,表现出面对世界沉重问题时内心的轻松与回答的坚定。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时间与生命的交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孔灏兄运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时间和生命的流转,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哲思。
孔灏对山海的情感与思考,也未停留过,在他的《山川祭》一诗中有几句,便以现代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山川的深沉情感:
阳关三叠,何妨落日游子山海相望
一生一会,都是故人重逢曲水流觞
群星漂泊异乡时,昙花绽放
我们祭奠山川时,天地含章
这几行诗,意境悠远,既有古风遗韵,又充满现代人的感怀。它描绘了游子望向山海的乡愁,也写尽了人生相遇的短暂与珍贵,更在群星漂泊、昙花一现的对比中,升华到对山川的祭奠,仿佛那一刻,人与自然、天地万物都融为一体,共同谱写出华美的篇章。

孔灏在《虹的女子》一诗中,这首诗给人的意境,以“虹”为题,构建了一个如梦似幻、既明亮又忧郁的情感世界。诗中,“我”与“虹”在雨季的芭蕉叶下相遇,阳光的微笑与樱桃的情意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虹”的深情与回忆,如放飞的风筝、垂柳的影子、流水的火焰等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虹”的思念与眷恋。
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如“轻轻轻轻,向东风起的地方”等句,既传达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又展现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诗中“情到深处,生命将以每一个最浅显的细节为形式,真实和脆弱”等句,则深刻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引人深思。
然而,诗中也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明亮又忧郁”的结尾,暗示了诗人与“虹”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无法言说的距离或遗憾。这种忧伤并非消极,而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爱情深度的体悟。
孔灏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善于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现代的视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诗歌风格。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会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灵感,但又不会拘泥于古人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他会用现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重新诠释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孔灏诗歌创作受到了儒家与佛家思想的熏陶,孔灏兄也曾说过:“儒家教我仁爱、礼义,让我懂得为人处世要和谒可亲;佛家则让我学会放下执念,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这两种思想就像两条河流,在我的心中交汇,滋养着我的诗歌。”
孔灏的散文作品,也备受赞誉,他巧妙地将古典韵文的精髓与现代白话文的直白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典雅又现代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古典的韵律与节奏得以保存,同时注入了现代生活的鲜活情感与深刻思考,这种独特的文风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中独树一帜。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故事的深刻洞察,而且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独特阐述,揭示了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孔灏的笔触深入历史的肌理,挖掘出其中的智慧与启示,展现了其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见解。在文学领域,孔灏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他不仅自己创作,还积极推动本地文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市作协副主席和市评协主席,他组织了许多文学活动,提携新人,为年轻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他还说:“文学是一个需要传承和发展的领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文学,让文学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孔灏兄为人处事亲和挺强,无论是对待同事、朋友,还是年轻的后辈,他总是充满了耐心和关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官场的浮躁和功利,只有一种平和、善良的气质。与他交谈,就像在春风中漫步,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在政府及文化圈里混久了,眼睛多少会染上点世故的灰。我见得多了,那些趋炎附势、虚与委蛇;然而与孔灏交往,总觉得像撞进了一汪清泉。在这个社会普遍讲究“资源和关系”的圈子里,他这样“没架子”,怎么混?可孔灏偏偏就活得挺自在。
相比之下,圈内那些势利小人,就像池塘里浮萍,今天依附这棵大树,明天攀附那根枝条,转来转去,都离不了那点利益需求。说孔灏,却像一株荷花,就算身处这片可能不那么干净的水域,也努力保持着那份清气。他不高高在上,也不低三下四,就那样扎扎实实地站在那里,不妖艳,不招摇,却自有一份让人舒服、让人信服的干净。
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你说他是出污泥而不染,或许有点夸张,但至少,他努力让自己不被那污泥裹挟,这份坚持,在连云港圈子里,这本身就挺难得的。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各不相同。我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在不同的领域探索,都是这段旅程的一部分。孔灏微笑着说,“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段旅程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用诗歌记录下生活的美好,用善良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孔灏,这位灵魂永远向着诗歌和美敞开的诗人,在文字的海洋中追寻着永恒的慰藉。他的生活,是一种在尘世的繁华与精神的高远之间,巧妙而优雅地穿梭的旅程。我深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将继续以他的诗篇、文字和行动,为这座城市带来温暖和光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习诗至今,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先后著有诗集《漫游与吟唱》《小情怀》《一枝花》《冤家语》《老海州》等。国学随笔集《观自在》《江上数峰青》等两部。入选中国作协“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获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化奖、第三届郭沫若诗歌奖等奖项。

他的旅程,并非指向一个明确的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探索,一种对抗时间流逝、对抗生活平淡的温柔抵抗。他的存在,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喧嚣的世界中,也能找到一片宁静之地,让灵魂得以安放,让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孔灏,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诗意地栖居”这五个字,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我相信,这位在诗意与人生之间漫步的智者,将继续以他的诗歌和行动,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热爱文学,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因为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江苏民协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