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
度第二学期期末个人思想
工作总结
当最后一页作业本上的红勾落下,一学期的光影也悄然收梢。回望那些披星戴月备课、批改作业的日夜,一年级孩子们的笑声与困惑,像星星碎在我教学的旅途里。怀揣对教育的热忱,我紧跟学校步伐,在忙碌中守着滚烫初心,此刻,把收获的欣喜与反思的重量,细细梳理——这不仅是工作回望,更是与教育、与孩子们、与自己的深情对话。
一、教学深耕:以爱为帆,导航成长
教学是教师的根,一学期来,我攥紧“让学生学有所得”的锚,扎实做好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在实践里跌撞着成长。
(一)课堂内外:把教材嚼碎,把学生放在心尖
备课不是简单“写教案”,而是**“吃透教材、备好学生、选准教法”** 的三重奔赴。钻研一年级数学教材时,我逐字逐句剖析“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口算与笔算”,看清知识逻辑像串珠子,也明白这些“计算基石”对孩子的意义。在年级教研会上,我和组里老师一拍即合——给每个孩子备一本“计算本”,让“天天练、常抓不懈”成为习惯(现在孩子们算题时越来越顺的眼神,就是最好的答案)。
课堂上,我努力让知识“活”起来:用小棒演示减法、用生活场景编口算题……但我更懂,好课堂是“看见每个孩子” 。有的孩子算题慢,我会蹲下来,用“你看这道题像不像小蚂蚁搬豆子,一步一步就成功啦”的话鼓励;有的孩子坐不住,我就设计“口算接力赛”,让注意力跟着笑声跑起来。
(二)课后辅导:陪“小蜗牛”慢慢爬,也看他们发光
课后辅导,是教育最温柔的“补位”。赵心亿同学开学时学习习惯欠佳、爱拿别人东西,计算更是“吃力爬坡”。我定下**“耐心 + 鼓励”双策略**:课堂上,只要他坐得住、认真听,立刻表扬(“你今天像小松树一样笔直,老师要给你点个大大赞!”);计算练习时,从最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开始,错了不急着批评,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再讲一遍,对了马上竖起大拇指。慢慢的,他算题越来越熟练,在教室乱跑、违反纪律的次数也少了。这让我坚信:耐心陪伴,就是点亮孩子成长的光。
二、班级守护:以责为伞,遮风挡雨
一年级孩子的“吃、喝、住、行”,桩桩件件都牵着我的心。我总说,要当好他们校园生活的**“守护者”和“安全引路人”** 。
(一)生活细节:藏在一餐一饭、一醒一睡里的爱
午餐时,我会关注特殊情况的孩子:王梓墨不吃辣,我就把菜里的辣椒挑出来;郭晨误消化不良,我提醒他“少打一点,吃饱就好”;赵心亿只吃白米饭和白馍馍,我变着法儿鼓励“土豆丝像小太阳,吃了能长高哟”……给孩子们打饭、督促喝水(谁忘带水杯,赶紧联系家长送)、午休时轻手轻脚巡视(给踢被子的孩子掖被角,纠正“蒙头睡”的小习惯)……这些日复一日的琐碎守护,像春雨,悄悄润着他们幼嫩的心田 。
(二)安全护航:你的笑声里,有我紧盯的目光
课间十分钟、体育课上的蹦蹦跳跳,我的目光从未挪开:弯腰系好松开的鞋带,提醒洗手洗脸讲卫生,周五放学前反复强调“交通安全、别跟陌生人说话”……看着孩子们从“跌跌撞撞怕摔跤”,到“稳稳当当玩游戏”,每一步小成长,都让我觉得“守护”二字,重得珍贵。
三、成长向光:以学为翼,丰盈羽翼
教育是“终身成长”的旅程,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也在反思里看见不足。
(一)向光而行:从榜样身上偷师
周例会是我的“宝藏课堂”:王校长、雷校长讲话里,藏着“精准抓孩子成长痛点,用文学味儿传递鼓励、期许和价值观(团结、友善、真诚)”的智慧,这让我明白批评抱怨不如点亮心火 ;和卫主任、马老师相处,他们“踏实严谨的工作干劲”,像无声的标尺,提醒我“把每件小事做到位,就是教育的大事”。
(二)自省致远:看见不足,才是成长的开始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的工作也有“疏漏的缝隙”:班级管理遇复杂情况,缺系统理论支撑,办法不够“解渴”;和学生、家长一对一沟通不够深,有时用“集体教育”覆盖,没挖到孩子“真实诉求”……
改进方向早已清晰:多啃教育理论书,把“方法”融到日常管理里;遇到问题先深吸10秒,用“耐心引导”代替“急躁批评”;多和孩子私下聊天,和家长真诚联动——教育是慢艺术,我要带着这些“改进”,陪孩子们慢慢走。
四、感恩前行:以梦为马,共赴山海
学校给予的成长平台,让我敢“折腾”、能成长;每次课程研讨、校园活动里,领导们的远见卓识和悉心指导,让“关怀与信任”像种子,在我心里长成“砥砺前行的力量”。
展望新程,我愿做**“教育苗圃里的守望者”** ,用爱与智慧继续浇灌这些最稚嫩的幼苗。盼我们的新蕾学校,如参天大树桃李芬芳,盼她的明天红红火火,写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童心的壮丽篇章!
结语:一学期的耕耘,有累,更有甜。那些红勾、那些笑声、那些从“不会”到“会了”的眼神,让我深深懂了“教育是播种,也是等待”。未来,我会揣着这份热爱,继续当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因为,今日含苞的他们,终会在某一天,开出属于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