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知名度
王侠
在人类社会的漫漫长河中,知名度宛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许多人物与事物前行的道路,成为衡量影响力与价值传播的重要标尺。它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大众关注、资源汇聚、文化传承等诸多大门,让那些被瞩目的人或物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同时也裹挟着诸多复杂矛盾,甚至出现 “知名度高却被封闭” 的吊诡现象。
从积极的维度看,知名度是成就与贡献的聚光镜。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在科研领域多年深耕,取得划时代成果,其知名度攀升后,能吸引全球科研团队合作,共享智慧,加速知识迭代。像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知名度让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聚焦其理论,不断拓展物理学边界。在艺术殿堂,知名画家的画作广为人知,使他们的创作风格流派得以传承,如梵高的《向日葵》,知名度使其艺术生命力延续,影响后世无数创作者,让艺术的火种经久不灭。商业领域更是如此,品牌知名度是企业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可口可乐百年来积累的知名度,使其在全球饮品市场稳居前列,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知名度高却遭封闭的困境绝非孤例。如毛泽东这一名字在诸多报刊与平台面前会被瞬间封闭,这一现象看似荒诞,实则背后一定是有暗流涌动。在当下多元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信仰与理想等信息传播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是试图歪曲历史人物正面的伟大形象,利用其知名度制造舆论漩涡,冲击主流价值观,或者是极力摧毁之。另一方面,平台出于所谓的 政治的安全的合规的考量的理由,采取简单粗暴的屏蔽策略,实则是对历史认知多元性的狭隘理解,并且令人怀疑是有国际反华势力的推送。
在本土土壤上,赞颂开国领袖本应是顺理成章、理直气壮之事。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与解放,开启历史新纪元。其诗词豪迈雄浑,蕴含磅礴力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军事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为世界战争史书写传奇篇章。我们赞颂他,是在回溯民族精神的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为当下与未来凝聚奋进伟力。可当下这种莫名的封闭,折射出部分人对历史的敬畏缺失,对文化传承使命的淡忘,以及舆论生态建设中的偏差,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存在于世了。
要化解这一困境,需从根源入手,拨乱反正。平台应优化审核机制,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审视人物相关话题,正确的正能量,这个是主流,必要毫不动摇!而非 “一刀切” 屏蔽。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强化历史教育,让大众深知革命先辈的伟大与不易,从心底涌起敬意,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巅倒的历史再巅倒回来。媒体更要积极引导,挖掘毛泽东事迹背后的时代价值,用生动故事、鲜活细节展现其魅力,让正能量在舆论场充盈,使知名度成为传承荣光、启迪人心的正向力量,而非被困于封闭的暗室,蒙尘受垢。中国假如没有了红色传承,能够持久战斗下去吗?!我们应当守护好历史赋予的这么无比巨大的非常珍贵的一笔知名度财富,让其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让先辈精神在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千秋万代。
田冲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