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的信笺
作者:高金秀

暮色漫过窗棂时,总想起那些被岁月折叠的梦。它们像泛黄的信笺,藏在记忆的抽屉深处,偶尔被风掀起边角,露出零星的字迹。从“昨夜闲谈梦落花”的缱绻,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梦从来都是心灵写给世界的情书,用最温柔或最炽热的笔触,勾勒着生命未曾抵达的远方。
儿时的梦,是夹在课本里的枫叶书签。我总爱趴在窗边,看云絮在蓝天上写诗。那时的梦轻盈得能被风托起——想做住在云朵里的精灵,用彩虹织成秋千;想变成会说话的猫咪,偷听巷口老奶奶的故事。夏夜的凉席上,我枕着外婆的蒲扇,数着星星写下稚嫩的梦呓。这些未干的墨迹,被月光小心地收进信封,寄存在童年永不褪色的邮筒里。
少年的梦,是蘸满晨露的钢笔字。课桌上的课本垒成瞭望塔,透过缝隙能看见远方的光。我曾在周记本上郑重写下:“要去看海”。那四个字被橡皮擦破过边角,又被透明胶带仔细黏合。每个周末,我骑着生锈的自行车,穿过半个小城去图书馆借阅海洋图鉴。书页间夹着的贝壳标本,是梦寄来的信物。当真正站在海边,咸涩的风拂过脸颊,才懂得那些为梦跋涉的脚印,早已在心底汇成潮汐。
成年后的梦,是写在便签纸上的待办清单。在写字楼格子间里敲击键盘时,总恍惚看见另一个自己,背着画架行走在山野间。某个加班的深夜,我翻开积灰的素描本,发现梦的笔迹依然鲜活。于是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学画,地铁上的速写本,午休时的水彩盒,都是与梦对话的窗口。这些被现实挤压出的缝隙,反而让梦想生长出坚韧的根须。
梦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邮戳。敦煌的画师在洞窟墙壁上描绘飞天,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张衡在竹简上推演浑天仪的构造,将对宇宙的好奇刻进历史的年轮。就像月光下永不熄灭的邮筒,每个时代的人都在这里投递梦想,又从前人的信笺中汲取力量。
文字是封印梦境的火漆。李清照将“昨夜雨疏风骤”的惆怅封进词牌,苏东坡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写进信笺。我开始在日记本里搭建梦的驿站,记录每个突然造访的灵感:凌晨三点窗外的蛙鸣,暴雨后泥土的芬芳,陌生人眼角的笑意。这些文字如同散落的邮票,终会拼凑出通往梦想的地图。
而行动,则是让信笺穿越时空的邮差。就像徐霞客用三十四年丈量山河,将游记写成行走的梦想;樊锦诗扎根敦煌五十余载,让千年壁画重焕生机。我也曾在寒冬清晨奔赴画室,看颜料在指尖绽放;在盛夏深夜修改设计稿,让创意在键盘上跳跃。每一次坚持,都是给梦想贴上的邮票。
某个清晨醒来,发现枕边躺着一封未署名的信。展开泛黄的纸页,熟悉的字迹跃然眼前:“感谢你从未放弃阅读这些信笺。”窗外的玉兰开得正好,风掠过枝头,捎来远方的消息。原来梦的信笺永远不会停驻,它会随着时光流转,不断写下新的地址,等待我们继续启程,在追逐中续写生命最美的篇章。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