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自学之路:岁月深处的璀璨星光》
作者:龚飞
清晨的微光透过半掩的窗帘,洒在书桌的角落,仿佛为新的一天轻轻拉开帷幕。我慵懒地从床上起身,习惯性地打开泸州史话微信群。一则消息映入眼帘,那是刘自果(号云安客)老师自撰自书的《七律·自学之路》。轻轻一读,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让我久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学校阻云愁断肠,飘零未肯弃书香。
少年捧卷晨昏读,老迈挥毫日夜忙。
自信人生终有路,休言世道总无常。
烟霞伴我纵情写,莫叹西窗已夕阳。
在浩瀚而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独自掌舵的水手,驾驶着生命的小舟,在波涛汹涌与风平浪静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航道。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未能踏上传统教育征程的人来说,自学之路便成为了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独木桥。它崎岖不平,却充满了希望,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学校阻云愁断肠”,这句诗如同一声叹息,道出了多少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痛苦。或许是家境的贫寒,让他们无法承担学费;或许是地域的偏远,让他们与学校的大门遥遥相望;又或许是其他种种不可抗力,让他们与知识的殿堂擦肩而过。那一刻,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被现实的阴云无情地笼罩。然而,这并未成为他们放弃梦想的理由,反而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动力。 “飘零未肯弃书香”,正是这份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他们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着对书籍的热爱。无论是在晨光初照的清晨,还是在夜幕低垂的夜晚,少年时期的他们手捧书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滴知识的甘露。书页在指尖翻动,那是他们心中最动人的乐章;文字在眼前跳跃,那是他们生命中最璀璨的星光。岁月流转,青春不再,但那份对学习的热情却从未有丝毫减退。即便到了老迈之年,他们依然挥毫泼墨,日夜不辍,将一生的智慧与感悟倾注于笔端,用文字书写着生命的华章。
“自信人生终有路”,在这条自学之路上,他们从未因外界的质疑或自身的困境而动摇信念。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这份自信,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他们深知,世道虽无常,但人的意志和努力却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因此,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他们始终坚信,阳光终将穿透云层,照亮前方的道路。 “烟霞伴我纵情写,莫叹西窗已夕阳。”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大自然的一切美好都成为了他们灵感的源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即便岁月流转,青春不再,他们依然能够以一颗年轻的心去拥抱生活,去享受那份因自学而带来的充实与快乐。夕阳虽已西下,但余晖依然温暖,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而熠熠生辉。
刘自果,一位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的自学典范。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寓居四川泸州,祖籍重庆云阳县,今年73岁。他是一位作家、诗人、书法家,自带法号“自果居士”,号“云安客”。他秉承家学,爷爷刘昶育是前清进士,1927年组建公立四川大学时的五大校长之一,七叔刘启智是于右任先生的弟子。自幼随七叔学习诗文书画,岳父陈汝祥亦是泸州名书家。他学习书法近60年,真、行、草、隶皆擅,尤以小楷、小草闻名于世。退休前,他多年担任泸州市江区政府某部门宣传科长,退休后是泸州方山云峰寺、金龙寺的书法教师,也曾是川南名校美琪艺术学校的书法指导总教师。他为四川、重庆多处名山古刹书写了大量经文、匾额,如西南祖庭双桂堂、成都昭觉寺、重庆宝轮寺、峨眉山、蒙顶山等地均留有他的墨迹。他著有长篇小说《川江向东流》、中篇小说《双碑子的抗战岁月》以及十本诗集,总称《山高水长》。四川、重庆佛教界称他为“蜀中真才子,川南大居士”。 刘自果老师参加工作时仅有小学学历,但他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学和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七律·自学之路》正是他自学奋斗的真实写照。
自学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它要求人们像刘自果老师那样具备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以及不断求索的精神。而那些在这条路上坚定行走的人,无论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彼岸,他们都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里,更发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要心中有光,自学之路便永远不会暗淡。它如同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养着渴望每一个知识的心灵,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作者介绍
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