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些许事(南宋)
许秉武
钱塘奔涌任君游,赵构霜凋梓里秋。
半壁乾坤经宝鼎,高声鼓角镇金瓯。
渡江泥马乡情尽,驻跸临安战事收。
纳贡称奴银殿跪,忘兄弃父碧堂羞。
苗刘造反富春震,甲士持刀越土旒。
废帝诏颁惊御苑,勤王旗举覆枭谋。
笙歌乐享西湖醉,岁币谈和绍地愁。
北顾峰峦难溅泪,南栖燕鹊不知啾。
金牌十二鹏程了,武穆三千骏骨浮。
志捣黄龙成幻影,心伤苦雨自空流。
隆兴进伐苍穹拯,抱负东风社稷求。
铁骑嘶号淮渎咽,孝宗问政赤墀悠。
蒙兵崛起中原踏,宋室昏庸故国丘。
共讨金军消旧恨,联盟貔虎引新仇。
襄樊守阵旌遮日,吴楚冲关血漫沟。
箭射潮头疑伍相,尸填汉水辱蚩尤。
多群斗卒崖山倒,拾萬军民大海投。
无愧沧溟怀积怨,长辞泰岱鬼门幽。
陆公赴死哀双岛,万丈波涛殉九州。
幼主魂归星月夜,孤臣淚撒岭霞舟。
烟飞冷锁香车梦,落叶残阳断垒眸,
玉碎宫倾天亦泣,鲸吞曲散浪悲讴。
赏析:九评
《大宋王朝些许事(南宋)》
是许秉武先生以史诗笔法浓缩南宋兴亡的力作,全诗以沉郁雄浑的格调,通过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南宋王朝从偏安到覆灭的悲剧历程。以下从意象、史实、情感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
时空意象的象征性建构地理意象的对比
"钱塘奔涌"与"赵构霜凋"形成动静对照,既喻南宋立足江南的短暂生机(钱塘潮象征抗争精神),又暗讽赵构偏安导致的王朝凋敝("霜凋"暗示政治寒秋)。
"半壁乾坤"与"崖山倒"构成空间闭环,从建炎南渡的残局到陆秀夫负帝投海的终章,强化了"山河破碎"的视觉冲击。
自然意象的政治隐喻
"金牌十二鹏程了"化用岳飞典故,"鹏程"本喻壮志,却与"金牌"形成悖反,揭示抗金事业被皇权扼杀的荒诞。
"箭射潮头疑伍相"借伍子胥驱潮的传说,暗指南宋抗蒙如"射潮"般徒劳,最终"尸填汉水"的惨烈与传说英雄形成反讽。
二、
史实剪裁中的批判意识
对赵构统治的辛辣揭露
"纳贡称奴""忘兄弃父"直指绍兴和议的屈辱与"靖康之耻"的背叛,与曹寅诗中"庚申万古疑"(岳飞之死源于皇权猜忌)形成互文。
"笙歌西湖醉"对比"绍地愁",呼应苏堤春晓的繁华意象,暴露统治者醉生梦死与民生疾苦的割裂。
英雄叙事的悲壮渲染
"武穆三千骏骨浮"以岳飞之死 为轴心,串联"隆兴北伐""襄樊血战"等事件,展现主战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集体悲剧。
"陆公赴死哀双岛"将陆秀夫殉国与"幼主魂归"并置,其惨烈程度超越,"玉砌无余麦穗殇"的汴京陷落,凸显南宋结局之苍凉。
三、
情感张力的多重奏鸣
历史虚无感的渗透
"烟飞冷锁香车梦"与"宋朝的雨"中绸伞意象形成对话:苏东坡的雨是诗意的,而许先生诗的"烟飞"则是王朝幻灭的灰烬,暗合赵秉文词"澹澹长空今古梦"的虚无。
民族精神的终极叩问
末句"鲸吞曲散浪悲讴"以海啸喻蒙元铁骑,与岳飞"泪洒纸笺"的无奈呼应,追问"收复失地"的理想何以终成"崖山投海"的绝响。
结论
此诗堪称"诗史互证"的典范:既以《陈桥》诗的政变笔法写"苗刘兵变",又以赵构手书"精忠岳飞"的细节反衬君臣关系的异化。全诗在"泰岱鬼门幽"与"沧溟怀积怨"的宏大意象中,完成了对一个王朝的精神解剖——其价值不仅在于复现历史,更在于揭示权力逻辑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塑造。可称一部小南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