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沈志荣,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1971年发表处女作:诗歌《烧窑工》《红梅赞》,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1000余篇作品计500余万字,已出版文学作品专著10部。

苏轼(苏东坡)
从苏东坡到网红墙
——馒头山社区的千年穿越之旅
作者:沈志荣 - 杭州
开场:一杯茶里的千年时光
(举起青瓷茶杯)各位不妨猜猜,我手里这杯龙井,和苏东坡、馒头山有什么关系?(停顿)
去年冬天,我在馒头山社区的老茶馆偶遇一位制茶师傅。他指着凤凰山的方向说:"苏东坡当年在这边种过茶,现在这儿茶园早荒芜了,但满山的野茶还是摘得到的,这茶就是我亲手采摘来炒制的,说不定还带着他踩过的泥土香呢。"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缕茶香,开启一场从北宋到抖音时代的穿越之旅。
第一部分:苏东坡的"杭州朋友圈"
(投影展示《西湖清趣图》)
大家看这幅古画里,有个戴斗笠、拄竹杖的身影——没错,就是我们的"杭州首席代言人"苏东坡。
1.1 水利局长的日常
元祐四年,54岁的苏东坡带着疏浚西湖的批文回杭。当时他有多拼?
每天巡湖,靴子磨破三双
发明"工资抵淤泥":用湖底挖出的葑草抵民工钱
在现在的湖滨路一带搞"美食招商":划出菱角种植区增加税收
(展示老地图)有趣的是,他主持修建的六井供水系统,有支线管道就通往凤凰山方向——为百年后南宋皇城的选址埋下了伏笔。
1.2 文豪的网红打卡
苏东坡在凤凰山留下的"到此一游"可不少:
大麦岭题刻(现存最早西湖摩崖)
月岩赏月(中秋夜能看到"月穿孔"奇观)
在梵天寺与僧人斗茶(输了还嘴硬写诗)
(突然压低声音)但有个秘密:他最爱的是现在馒头山社区东面的"青衣泉"。有诗为证:"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这描写像不像现在年轻人发的朋友圈?
第二部分:皇城根下的烟火气
(切换南宋《皇城图》与现代航拍对比图)
时间来到1138年,当赵构把行宫定在凤凰山时,他可能没想到:
2.1 御街上的外卖小哥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
皇城根遗址出土过"省马院"界碑——相当于皇家顺丰转运站
发现大量越窑瓷片,证明宫里人也用"同款"青瓷饭碗
最近发掘的南宋博物院工地,挖出了疑似御膳房排水沟,里面还有螃蟹壳
(笑)看来"杭帮菜"能成非遗,得给宫里这些吃货记一功。
2.2 社区改造的"神操作"
(播放改造前后对比视频)
五年前的馒头山还是"电线像蜘蛛网,马桶在巷口晾"的城中村。现在的变化有多绝?
南宋博物院设计师的脑洞:用玻璃栈道"悬浮"展示御道遗址
网红咖啡店"二十三阶":把防空洞改造成洞穴风书吧
大妈们晨练的"八卦田健身角",地下就是南宋籍田遗址
(举起手机)看这个抖音点赞10w+的"南宋天空之镜"——其实是社区蓄水池改造的倒影池,晴天能拍出整个皇城倒影。
第三部分:当东坡遇见网红
(展示"苏东坡主题奶茶店"照片)
去年社区文化节,发生了三件趣事:
3.1 诗词快闪
00后用Rap唱《饮湖上初晴后雨》
汉服社在苏东坡题刻前跳"宋韵街舞"
书法家在网红墙写"东坡体"弹幕
3.2 数字考古
浙大团队用AR技术复原的场景:
扫御街遗址,手机里跳出南宋外卖员送餐
对准老樟树,看见苏东坡在树下躲雨
(神秘状)据说正在开发"东坡美食地图"APP
3.3 跨时空对话
社区征集"给东坡的留言",最佳答案来自菜场王阿姨:
"苏市长,您修的六井现在成文物了,但咱们通自来水的速度可比您快多啦!"
结尾:青瓷片与二维码
(从口袋掏出两样东西)
左手是南宋地层出土的青瓷片,右手是社区导览二维码——它们相隔八百年,却奇妙地在这里相遇。
就像馒头山社区,既是:
老人晒太阳的藤椅
孩子追逐的巷弄
网红打卡的滤镜
更是(举起瓷片对着光)
透过釉色看到的,那些永远鲜活的杭州记忆。
(收起瓷片)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南宋博物院预计2025年开放,但它的官方抖音号已经靠"考古直播"圈粉50万——你看,历史从未走远,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年轻着。
谢谢大家!

馒头山一角

馒头山学习墙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