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古董秦镜 管窥秦朝风云
——学习《“镜友”袁藩》
高全成
我揣测,读者阅读魏传来老先生的《“镜友”袁藩》会有几种状况:
一、味同嚼蜡,难以卒读;因为对古董不感兴趣;
二、看到文中有秦始皇、王渔洋、蒲松龄等,就因名人效应想猎奇点什么而对文章感点兴趣;
三、笃爱史学与收藏,但是理论有待提升,实践有待丰富,见到魏老佳文,如同找到一位不收学费的宿儒,高兴之状不必言说;
四、像魏传来老先生通过翻检史料,在时空隧道里找到了袁藩这个“藏友”一样,通过阅读《“镜友”袁藩》,在现代网络的长廊里找到了魏老这个知音。
我,开始处于第二境界,而想猎奇的东西有些看不懂,但是还想探个究竟,就再看,再看,于是咀嚼出了点味道。
知音不是没有,而是难觅。
缘何难觅?首先,知音双方心灵高度契合的概率很低。传承秘诀的师徒、朝夕相处的朋友、过命之交的战友,不一定是知音。
其次,双方心灵碰撞的机缘可遇而不可求。茫茫人海之中,你在天之涯,他在地之角,怎得成为知音?即使邂逅相遇,也因没有契机而使有可能的知音擦肩而过。
“新鲜知音何处觅?把酒问天孤影只。”魏老先生觅得桑梓一位前辈知音“镜友”岂不正是“苦心人天不负”的必然吗?
魏老先生“嗜好收藏,特别喜欢古铜镜”,“希望有共同的爱好、相同的文化境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块把玩交流”。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大收藏家袁藩对古铜镜也是情有独钟,冥冥之中他把自己的不休的古铜镜文学作品化作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隧道,与300多年后一位痴迷收藏古铜镜的耄耋之人结成知音,留下了可喜可贺的历史镜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而袁藩、魏
传来这对知音,早已不在意古铜镜正冠饰容之作用了,而是聚焦古铜镜所直接显现的独特的艺术欣赏性。
他们深入辨析古铜镜的外形特征、构造特点、花纹样式、铭文内容等。
他们对古铜镜、特别是对秦镜所注入的精力,已经大大超越了把玩古董的雅趣,也大大超越了欣赏古铜镜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秦镜放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漩涡里,让它多角度地映照出历史由兴到衰的一个个镜头,并且寄寓了深沉的悲悯情怀和清醒的理性思考。
袁藩购得一面秦镜,欣喜万分,当即赋诗《吟秦镜》:
“阿房宫中星万点,荧荧绮户秋波滟。
……
照胆铸成粉黛悲,三千宫女敛蛾眉。
骊山未毕重瞳入,咸阳三月青磷窥。
红颜阅历知多少,霜鬓怜予亦有情。”
秦镜是忠实的见证者:
它映照出秦人生活奢靡之无比;
它映照出宫女照胆阴影恐惧之无比;
它映照出项羽炬火惨烈之无比;
它映照出秦朝覆亡迅疾之无比;
它也映照出作者顾影自怜与他怜的深情。
一代诗宗王渔洋读袁藩《吟秦镜》,竟亲自挥毫,即赋《秦镜词为袁松篱作》,专为袁诗发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为老乡撑场子的人情面子,而是朝廷高官、诗坛盟主,情有独钟、专意抬爱的至高大礼。题目既现诗名又现人名(字),王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毫不委婉地和盘托出。这是袁藩所得到的官场与诗界融为一体的最为艳丽、最高层级的光彩。
王老先生首先简要点出这面秦镜纹饰特点“双盘龙”,然后高屋建瓴地揭示它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对宫女的人性摧残和精神戕害。唐玄宗时“行宫”的宫女们精神极度空虚,但是还心有痴念,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喋喋不休地“闲坐说玄宗”:她们的精神还活着。而秦宫女竟“三十六年君不知”,她们比唐之“白头宫女”谁个更惨?还有:远远惨过寂寞、空虚的是整日惴惴不安——秦宫女还要遭受“镜照胆”精神酷刑,这不等于判了不定期的死刑吗?窦娥之冤还有些例行程序,而秦宫女突遭厄运,无处申诉,呼不着天,也喊不着地,虽然心有千般委屈、万样不甘,也算是终结了痛苦,比那些还暂且活着的姐妹,也算是早成了“正果”。
王老之詩就此一事引出秦始皇败亡的惨景;还补叙往昔残暴者大收天下之兵器,制成不能用于造反之用的金人;还讥讽秦始皇自以为计算得滴水不漏——把剩余的铜制成了妆饰之用的铜镜,大可高枕无忧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兴赢厥何仓促”。
历数秦朝累累罪行后,王老借物喻人:“秦镜虚悬照胆寒,不照长城多白骨”。
这既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剖析,也是对始皇残暴的无情鞭挞!
镜主袁藩突得宝镜,自然是喜不自胜,至尊的朋友王渔洋老先生,以赠和墨宝表示心底之喜;其他挚友或奔走相告,或登门祝贺,或许也有现场展演龙飞凤舞之绝技的。
昔日,先贤袁藩在东海蓬莱得到秦镜,其老乡、朋友纷纷题诗唱和;今朝,在时空隧道里与袁藩结成知音的魏老先生之激动可以想见。
魏老先生收藏了几面秦镜,常常反复观赏揣摩,对照拜读“镜友”袁藩及其文友流传下来的咏镜詩和秦镜词对先贤们深邃博学的学识和光芒四射的文采佩服投地,按耐不住激动之情也作了三首《秦镜詩》。
第一首,借镜抒怀,深沉感叹物是人非。
第二首,借题发挥,就秦镜照胆的欺骗性,尖锐地指出反动统治者代代相欺是其本质属性。
第三首,就铜镜掩盖历史真相,摧残代代照胆人,千年不变,提出一个有相当深度的哲学问题,让读者深思。
魏老此文还有大量的有关秦镜的知识、故事,还有袁藩与蒲松龄的交往、袁藩的悲惨遭遇等等,因为我有些不甚明了,就不敢置喙了。
寻觅知音最为动人,所以还是不揣粗鄙,讲了几句自认为无害的话。
心想,有些事,不只是个人爱好,有可能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林中一朵朴素的小花。基于此,我认为魏老寻觅知音是小事,也是大事,衷心祝愿有更多的朋友像魏老那样,殚精竭虑,上下求索,早日在古今中外艺术海洋中寻到自己的知音!
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