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无言,真爱无声
潍坊一中 崔志亮
潍坊的仲夏,清风温煦,拂过小区地下车库门前那棵碗口粗的垂柳,枝叶摇曳,如低诉一段生命扎根的故事。这棵亭亭如盖的柳树正是彭金利大叔当年亲手栽下的——如同他与张秀兰大姨那相守一生的根脉,深深植根大地,在无言中长成一片足以荫蔽后世的浓荫。每当柳枝轻摇,我便仿佛看见彭叔推着轮椅上的张姨在树下缓行的身影,那是风雨相携的静默雕塑,是深情于岁月深处无声绽放的至美姿态。
彭叔与张姨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贫瘠的乡土,命运如一片被旱季炙烤的土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漫长岁月里,他们以近乎原始的生命力支撑起一个家庭:杂粮野菜成为维系生机的绳索,胼手胝足是他们刻入骨骼的姿势。他们却用并不宽厚的肩膀为五个子女撑起一片比现实更高远的天空——即使身处“重男轻女”如无形铁幕的时代,他们仍固执地让每个孩子都向书卷深处跋涉。当恢复高考的曙光终于刺破阴霾,五个孩子如新笋破土,纷纷考入大学或中专,最终都如种子散落在潍坊市区生根发芽;大女儿更是远涉重洋,在异国行医济世。这奇迹般成长的背后,是父母在油灯下熬尽心血的无言托举,是将自己压缩至最低处,只为儿女能够挺立的无声承诺。
苦尽甘来,岁月流转至晚晴,张姨却不幸中风,彭叔便成了她全部的世界。他推着轮椅在小区里悠悠前行,阳光穿过枝叶在张姨身上投下斑驳暖意;他将苹果削成纤薄如纸的果片,置于碗中,端至老伴枕畔——那碗中盛放的岂止是清甜?分明是几十年同舟共济的深情,在细微处无声的结晶。儿女们感慨道:“母亲离世后,父亲的心仿佛被骤然抽空。”仅仅三个月,彭叔便安然追随张姨而去,仿佛是赶赴一场早已约定的重聚。这份生死相随的静默,是深情穿越尘世边界后最深的回响,在无声中震荡着生者的灵魂。
彭叔那双布满岁月沟壑的老手,仿佛能点化平凡为神奇:他侍弄的花草在小区里绽放四季的绚烂;未进学堂却写得一手好字,除夕为邻里红烛题金;木工、厨艺样样精通,邻居废弃的木材在他手中化为家中结实的小凳。他微信名“多能手”三字,道尽了在粗粝时光里磨砺出的生命韧性与智慧。大女儿在异国含泪回忆,父亲曾为无家可归的小鸟在松树上搭窝,那木制小巢至今仍悬挂在异国的枝头,如同父亲无言的爱跨越山海,以最温柔的姿态庇护着一切弱小生灵。他一生是泥土的知己,是万物的慈父,手泽所及之处,便生长出生命的奇迹。
彭叔张姨相继离世后的第一个父亲节,四个子女齐聚老人居所,大女儿也从大洋彼岸打过视频。那个推轮椅的蹒跚背影、那为小鸟搭窝的温柔手势、那除夕烛光下题金的专注神情……无不再次清晰浮现于眼前。车库门前那棵彭叔亲手栽下的柳树依然亭亭依依,新抽的枝条在风中轻点,仿佛在继续书写那未尽的叮咛。真正的家风岂需喧哗?它早已如柳枝垂入泥土,于无声处扎根生长:在粗砺岁月中以柔韧承接风雨,又在春光里率先萌发嫩芽。
如今的年轻一代,面对生活的琐碎与重压,不妨想想那碗静置床头的苹果片,那棵由种子长成亭亭如盖的杨柳。彭叔张姨用一生证明:最深沉的力量,恰是在平凡土壤里种出月季的绚烂,于粗粝光阴中磨出柳树的韧劲。人间烟火里的坚韧与深情,终究沉淀为时间无法侵蚀的基石,支撑起一个家庭穿越风雨的脊梁。
柳影婆娑,仿佛无言诉说——生命最庄严的箴言并非写进书页,而是刻在默默耕耘的掌纹里,写在风霜共担的凝视中,最终融入血脉,成为子孙心头永不枯竭的泉源。深情不必张扬,真爱无需喧嚣;它如根系深潜,在无人注目的地方,支撑起整个家族向着光明坚韧生长的参天愿望。
20205.06.16.申时于虞河左岸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