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点燃乡村振兴之火——西滩里村的蝶变传奇》 文/杨耀树、何万志
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文安县滩里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杨赛。他中等身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大眼,健康的肤色搭配鼻梁上的眼镜,书卷气十足,俨然一副大学生模样。
杨赛,男,1992年4月出生于文安县滩里镇西滩里村,大学本科学历,18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3年4月担任西滩里村党支部书记。
西滩里村地处滩里镇区,是一个拥有2300多人口的大村。房屋密集,却一直缺少像样的公共活动场所。
自上任以来,杨赛每天到村委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专用记事板上梳理当日待办事项、已完成事项和未完成事项,每完成一项便将其擦掉。同时,他注重理论学习,积极汲取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全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村民到村委会办事,以往没有专门的办事大厅,空间狭小,遇上两三个人同时办事,只能在走廊等候。杨赛上任后,立即着手改善这一状况。他带领村干部将杂乱的储藏室腾出来,装修改造成宽敞明亮的行政服务大厅。办事窗口灯光柔和,对面整齐排列着座椅,方便村民等候办事。他还积极筹措资金,在村委会办公楼下南院建成200平米的标准党员活动室,为32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提供了活动场所。
杨赛发现,村里除主街外,其余道路夜间漆黑一片 。他拿出测绘图,经过规划,村内到村西环村路的146个灯杆点位,最终竖起146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夜间回家的路,也极大保障了出行安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村南有一处近百年历史的臭水坑,占地约8亩。因周边胡同狭窄,机械无法进入清理,夏季杂草丛生、恶臭扑鼻、蚊蝇乱飞,居民不敢开窗,防蚊纱窗上蚊虫密布;冬季枯黄杂草极易引发火灾,且消防车难以进入,周边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个困扰村民已久的“疑难杂症”,在杨赛上任后迎来转机。他将其列为首个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决心改造成标准化生态公园。
改造初期困难重重。臭水坑周边居民的下水道污水都排放于此,杨赛首先在公园东侧规划了200平方米地块建设污水处理站,与公园一体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同时铺设1500米排水管网,实现周边40亩地区域内雨水污水分流。去年汛期暴雨,村南低洼处首次不再积水。
此外,周边居民私自垫土占用坑边土地,妨碍公园的规划建设,杨赛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将违规占用部分全部拆除,拓宽了公共胡同。清理后,又硬化周边胡同900余平米。因没有宽敞道路供大型机械车辆通行,杨赛协调村民宅基地,多方沟通,终于建成一条4米宽的道路,保障了垃圾坑塘改造工程顺利进行以及进出公园的主路畅通。
2023年12月,臭水坑填埋开工了,在零下17°的寒夜里,杨赛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从始至终坚守在那里指挥车辆,历时七天七夜,终于将臭水坑填平。经过半年雨季自然沉降,2024年9月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因村内资金有限,杨赛身兼数职,既是测绘员、划线员,又是种树员,无论酷暑严寒,始终坚守在公园建设第一线。
历经8个月,一座标准化公园落成。1000多米长的环岛沥青路勾勒出公园轮廓;150多棵名贵树木错落有致;997平米草坪如绿毯铺展;30多米长的椭圆木质长廊爬满紫藤花;3座圆形树池提供充足休息空间;公园内配备的厢式水冲厕所干净整洁;棋桌、石桌石凳,休息椅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从体育局申请的智能健身设备,以及设有大型滑梯、秋千、跷跷板等设施的儿童游乐区,丰富了儿童课余生活。夜晚,26盏景观灯与10盏草坪灯交相辉映,曾经人人厌恶的臭水坑,如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边居民纷纷盖起二层小楼,据统计,每晚公园人流量达200余人,村民满意度极高。
两年多来,杨赛还对村内5处垃圾点进行了硬化、围挡改造,让村民雨雪天倒垃圾不再踩泥踏水,同时又方便垃圾的清理外运,有效防止垃圾桶火灾发生。此外,他还改造了村东600多平米的垃圾坑塘,采用小挖掘机搭配小三马车清理垃圾、填埋坑塘,修建周边胡同下水道,硬化路面,大大改善了村东区域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捷性。
展望未来,蓝图绘就:这位充满干事创业精神的年轻书记,计划2026年将村内700多米长的排水渠改造为12米宽的南北大道,使其成为村内主要道路;设计村北外环,分流工业车辆,避开学校和幼儿园区域,保障学生安全,让村街面貌大为改观。
撰稿:何万志 杨耀树
2025年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