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朱安平的艺术朝圣与精神丰碑
文/路等学(甘肃)
在华夏艺术的广袤苍穹下,朱安平先生宛如自陇原厚土中破土而出的千年胡杨,以遒劲的枝干、繁茂的枝叶,在艺术的天地间书写着不朽传奇。他的艺术生命,恰似黄河奔涌不息的浪涛,裹挟着岁月的沉淀与时代的脉动,在笔墨丹青间激荡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当代中国画坛注入了磅礴的生机与活力。
一、温润如玉,赤子之心——个人艺术魅力的璀璨绽放
踏入朱安平先生的工作室,仿若置身于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艺术秘境。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松烟墨香,墙上悬挂的一幅幅梅花佳作,似在诉说着主人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先生面容和蔼,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智慧的纹路,却丝毫掩盖不住他眼中闪烁的炽热光芒,那是对艺术纯粹而执着的热爱,如同孩童般天真无邪。
他的笑容,是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能瞬间驱散人们心中的寒意;他的话语,似山间潺潺流淌的清泉,醇厚温润,不紧不慢地浸润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田。谈及与绘画结缘的过往,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陇东高原的黄土沟壑、晶莹剔透的冰棱、翩飞的蝴蝶,皆是他艺术启蒙的珍贵印记。求学时,他在煤油灯下钻研《芥子园画谱》,与古代大师跨越时空对话,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根基。
朱安平先生身上没有丝毫大师架子,对艺术的赤诚与对后学的关怀溢于言表。他乐于分享创作心得,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引导年轻一代在艺术道路上前行。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心中的精神灯塔。
二、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艺术理论贡献的深厚积淀
在艺术理论的领域,朱安平先生是一位坚定的探索者与开拓者。他深知理论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凭借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深厚的文化学养和独立的批判精神,撰写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
《中国画论》中,他从古代画论经典出发,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提出“笔墨即心迹,乃画家心性与宇宙精神共振之痕”,深刻揭示了中国画笔墨的精神内涵。他对构图法则和意境营造的全新阐释,为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坚实理论支点。
《画梅论》是他对梅花题材绘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系统梳理梅花绘画史,提出“铁骨柔情”理论体系,将梅花的铁骨与柔情,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艺术隐喻。书中对梅花形态塑造、笔墨技法创新等方面的论述,极具开创性。
《铁骨梅花》以诗性语言,将梅花提升为民族精神与文化价值的象征。他深情写道:“梅非花,乃天地间一股不屈不挠之浩然正气所凝!”这些理论著作,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妙笔丹青,铁骨铮铮——中国画艺术魅力与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
朱安平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尤其是梅花题材创作,堪称艺术瑰宝。他以独特视角和精湛技法,赋予梅花全新的艺术生命与精神内涵。
他摒弃传统梅花画的曲婉虬枝,独创“直枝如戟”的雄强造型,梅枝如倚天长剑刺向苍穹,展现出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象征着华夏民族坚韧的脊梁。他的“雄鹰梅花”图,更是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与民族精神推向极致。画面中,雄鹰振翅扶摇,尽显王者之风;铁骨寒梅傲然怒放,似向严寒宣战。二者通过动势对比、精神契合,形成惊心动魄的精神交响。雄鹰象征开拓创新的时代强音,梅花承载民族不屈的生命伟力,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在绘画技法上,他的笔墨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运笔时,中锋勾勒梅枝铁骨,侧锋刻画老干峥嵘,逆锋皴擦树皮质感,线条刚劲有力。墨分五色,幻化无穷,浓墨奠定乾坤,淡墨营造意境,将梅花的形态与神韵刻画得栩栩如生。色彩运用上,他大胆创新,朱砂点染花蕊如跳动的火焰,背景淡染营造澄澈意境,极大拓展了水墨梅花的表现力。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与对艺术至高境界的永恒追求。
四、激浊扬清,引领风尚——艺术评论贡献的独特价值
朱安平先生在艺术评论领域同样成就卓越。他以敏锐的眼光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当代中国画坛现象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他的评论文章,既赞扬优秀作品的创新之处,又敢于批判不良艺术现象。他呼吁艺术家坚守初心,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中国画坛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五、艺海扬帆,永不停歇——祈愿艺术之路长青
朱安平先生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艺术成就、深厚的理论建树和独特的评论贡献,成为当代中国艺术界的典范。他如艺海中的灯塔,指引艺术扎根民族文化、拥抱时代;似扎根陇原的参天巨树,滋养着无数后来者。
衷心祈愿朱安平先生艺术生命之树常青!愿他继续以饱含深情的画笔,在宣纸天地间纵横驰骋,创作出更多震撼灵魂的杰作,让铁骨梅花与搏击雄鹰,在时代画卷上鸣奏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磅礴乐章。他的艺术光芒,必将照亮更多寻求美与真理的心灵,在人类精神星空留下永恒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