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父 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平凡而又让人敬仰的人。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闪光点。
曾记得,那是我下放兵团五图河农场二连第二个年头:1976年12月29日。一个雪花纷飞的早晨。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从梦中惊醒。连长,指导员介绍说:这是你家乡派出所的刘干事,他来带你回家有事......
我上了吉普车,怀着忐忑心情,踏上了归程。大约二个小时我就到了家。远望去,我家门前人山人海,挤满了人。大家看到我回来了,不由地给我让开一条道,我一下子扑到父亲床前。此时我才知道,父亲突患疾病,己离开了我们。丢下了我们兄妹七人:大姐最大26岁,小弟只有6岁。父亲突然病逝像晴天霹雳把我震晕了。
次日,单位门前操场上,自发的聚集数千人:上级主管领导,县局领导,海、睦、空军驻军首长,各友邻单位领导。父亲的追悼会将在这里举行。
我满脸含泪走上台,代表亲属发言:感谢各级领导,感谢各位父老乡亲,来悼念我父亲,为我父亲送行。……当时送殡的队伍排有几里路长,哭声连成片。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给我们很多精神财富和难忘的回忆......
那是1956年,父亲带领我们全家,来到了边陲小镇燕尾港安家落户。他和另外四位先辈,开始了人生创业,把社会游散船只组织起来,成立了"燕尾木船运输社"。从此从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后来发展成木船大队,直至筹备成立燕尾航运公司。从此无业游民有了归属,生活有了保障,成为当时最红火的企业。
父亲的一生,虽然很短,但却
很充实,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的奉献给了航运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迹。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爱戴。
我的父亲,他生前光明磊落,雨袖清风。在世时家里一张吃饭桌子都没有。吃饭时我们兄第姐妹东一个,西一个站着吃。他去世后,单位领导特批给我们家打了一张吃饭桌。
他一生清廉,为人低调。去世时床上连垫褥都没有,身下铺的是自己白天穿的旧棉裤。
他大爱无疆,心系群众。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多数人家缺衣少食。记得我家旁边有一邻居潘老太,断粮二天没吃饭。父亲知道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斤豆渣票送给了她,解了燃眉之急。潘老太逢人就夸“共产党好!书记好”
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对我们子女要求非常严。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家里没有木柴生火,我奶奶叫我三岁的小妹,到船厂找点碎木柴生炉子。正好被我父亲撞见了,他一脚就把小妹踢倒并严声喝道,“以后不许捡公家东西”。邻居大婶心疼的把我小妹抱回了家。这件事教育了我们兄妹一生。
他对党忠诚,从不弄虚作假。大跃进年代,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手抓炼钢,一手抓生产。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开荒小农场种水稻,当年就收益。当每家每户分领到白花花的大米时,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同甘共苦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他待人严厉,心如菩萨。你若做错了事,他从不讲情面,但事后总会找你沟通,指出你错在哪里,同时鼓励你放下包袱,积极向上。
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爱戴。记得文革时期,一次“红色”与“反到底”两大群众组织对峙数日,武斗形势紧张,剑在弦上,一触即发。经过我父亲两边游说,劝成一方让出一个缺口,让另一方安全撤离,化解了一场武斗冲突。如今人们毎每谈起这件事,由衷的发出感慨,是我父亲化解了一场流血事件。
我的父亲,他的一生,短暂而伟大!我们永远怀念他!值今年父亲节之际:赋诗一首,以作悼念:
《七律.辛丑春痛怀先父》
半百忽如残絮陨,
英魂归去动乡邻。
清风两袖明心魄,
勤政一生涤世尘。
母悲儿泣含泪眼,
惟留耿骨作霜筠。
年年儿孙坟前唤,
岁岁祈祷佑后人。
2025.6.1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