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记忆的厚重。6 月 15 日,一场关乎文化传承的“守护之约”在此悄然开启。为筑牢文物保护的专业壁垒,让依法守护的理念如种子般深植心间,街区组织召开了文物保护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的目光,聚焦于街区内 19 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些珍贵的传统民居院落,它们仿若历史的 “活化石”,静默诉说着往昔故事,亟待科学的守护与规范的管理。街区各院落商户、运营管理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等众多 “文化守护者” 齐聚一堂,在研讨与学习中,探寻让古老建筑焕发新生的密钥。

守护历史根脉:文物保护的核心要义
这些承载着“走西口”厚重历史记忆的砖木结构院落,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会议以“强化底线思维,明确保护红线”为核心议题,特邀内蒙古古韵文化遗产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专家李清现场授课。他重点阐释了木构文物建筑面临的火灾风险防范要点与防水防渗关键技术措施,特别强调:“任何形式的暴力对待文物行为都必须坚决杜绝。”
会议明确要求,街区所有运营、维护及修缮工程,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筑牢文物保护防线。

以案为鉴:守护文物安全防线
通过剖析文物保护领域典型事故案例,会议反复强调:"文物安全无小事,依法依规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 各相关单位及个人需深刻认识自身在文物保护中的法定责任,将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贯穿保护工作全过程。从日常巡检到专业修缮,每一个环节都需以法规为准则,以匠心为坚守。

凝聚合力:构建规范化保护体系
此次专题培训的召开,标志着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在构建规范化、法治化文物保护管理体系上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街区将持续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要求落地见效,凝聚商户、管理方、建设方等多方力量,共同守护承载城市历史文脉的宝贵遗产,让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永续传承。
来 源: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平台对原文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授权转载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