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响:“父母之歌” 与我行
编者按:
在岁月的长河中,父母的爱如同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又似默默流淌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张庆明先生的《岁月回响:“父母之歌” 与我行》,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父母的音容笑貌,以真挚的情感回溯往昔岁月,将那份深沉而质朴的亲情娓娓道来。值此父亲节之际,我们特刊发此文,一同走进张庆明先生的岁月回响,探寻 “父母之歌” 背后的动人故事,感受那份感恩与传承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张庆明先生以自身六十载人生的跌宕起伏为线索,串联起与父母相伴的点点滴滴。从童年时父母在艰难岁月中的默默坚守,到求学路上父亲的殷殷教诲与母亲的悉心照料,再到职业生涯中父母精神的激励与指引,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对父母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感恩。
张庆明先生在退休后,依旧怀揣着父母给予的坚韧与执着,在文学创作与公益事业中笔耕不辍、奉献不止。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父母的爱与精神,如同一颗种子,在子女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荫庇四方。这不仅是一篇对父母的深情礼赞,更是对 “退休不褪色” 精神的有力诠释,激励着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心怀感恩,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岁月回响:“父母之歌” 与我行
张庆明
一、岁月回响,父母恩情
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每当《父亲》与《母亲》这两首歌的旋律在耳畔回响,往昔岁月便如潮水般涌来,父母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清晰浮现。那些被时光雕琢的回忆,如同珍宝般闪耀,串联起我六十载人生的跌宕起伏。
我出身农家,在新中国成长。父母是我人生的启明星。三年自然灾害时,父亲似山,用臂膀为家遮风挡雨;母亲如泉,用巧手让日子充满温情。他们用爱,为我搭建起充满希望的港湾。求学之路,父亲常勉励我:“娃呀,好好念书,将来给国家出力。” 母亲则细心照料我的生活,让我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他们的爱,如灯塔指引我前行,在求学路上为我驱散迷雾。
二、职业生涯,坚守初心
职业生涯坎坷与收获并存。从执教中专、大学 5 年,到扎根市直机关 8 年,再到担任副乡镇长 1 年、副县(市)区长 3 年、市政协副主席兼市工商联主席 10 年、市政府特邀咨询 5 年、市政协副主席兼民建市委主委 5 年,直至晋升泰安市一级巡视员,这一路,我历经坎坷与辛酸,洒下汗水与泪水,收获成功与喜悦。这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如同一部厚重的纪录片,记录着我的事业起伏、婚姻冷暖、亲情深浅、友情浓淡,是我人生价值的真实映照。
1995 年,父亲离世,享年 67 岁。他的离世,如山崩地裂,让我顿失依靠。但他的精神,化作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2014 年,母亲撒手人寰,享年 79 岁。她的离去,似海枯石烂,让我痛失温暖。然而,她的爱,化为清泉,持续滋养我的心田。他们虽未能见证我人生的全程,但他们的爱,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伴随我一生。
人生何为幸福?非高官厚禄,非豪宅名车,健康活着才是硬道理。而幸福之源,在于感恩。常怀感恩之心,便能感知幸福,珍惜生活的点滴,让人生充满美好。
回首六十四年,从懵懂童年到青葱岁月,父母的恩情铭记于心。他们赋予我生命,给予我无尽的爱,如高山大海般永恒。成长路上,有良师益友的指引,同学同事的扶持,兄弟姐妹的理解,党组织的引领,让我收获满满。我成家后,妻子以坚毅、耐劳、勤俭、贤惠持家,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园。儿子、儿媳事业有成,孙儿茁壮成长,为家庭带来希望与凝聚力。亲戚们的帮助与温暖,更是让我感动不已。时光虽不能倒流,但这份深情永存心间。
三、退休奋进,笔耕不辍
数十年来,我将 “干事” 视为责任、价值与追求,在岗位上形成良好风气,弘扬正气。无论身处何岗,我都全心投入,经受风险考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饱满的热情与奋发的状态做好工作。我由衷感谢组织的培养与机会,感谢同志们的认可与帮助,感谢服务群体的信任与支持!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诲与激励。父母虽已远去,但精神长存。我带着他们的爱,继续前行,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奔跑。
如今耳顺之年,回首往昔,感慨万千。我一生虽未有惊天动地之举,却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我坚守信念,践行使命,活出价值。父母的精神在我身上延续。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奉献,成为我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竭动力;他们在平凡生活中传递的爱与温暖,成为我为人处世的永恒准则。这份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坚守初心,不忘使命。他们用一生的付出为我立下榜样,我用一生的努力向他们致敬。岁月长河中,我将铭记教诲,续写壮丽篇章。
而今,步入人生的退休时光,我并未停歇奋进的脚步。我一头扎进文学创作的海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将触动心灵的瞬间一一记录。2025 年 1 月 25 日至 3 月 25 日,短短两个月,我心无旁骛、全情投入,于清晨朝霞初露时开始,伴着深夜月明星稀方休,凭借顽强毅力,完成 19 万字的自传体传记《风雨同舟四十载》。这部传记,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个人史诗,又宛如一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恢弘画卷,串联起我从青涩岁月到退休时光的熠熠征程。我用质朴而饱含深情的文字,带领读者穿梭于往昔峥嵘岁月,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着人们心怀感恩、奋勇向前。
四、乡村振兴,平凡岗位
在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里,我笔耕不辍,累计发表 260 余篇署名文章,涵盖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展现着我丰富多元的文学追求与深厚的文学功底。在报告文学领域,我深入基层一线,直面社会热点问题,曾走进偏僻山区的贫困村落,实地考察脱贫攻坚成果与不足,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诉求,撰写出《脱贫攻坚:山乡巨变的背后》一文,深入剖析贫困产生的根源、脱贫攻坚的举措与成效,以及后续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为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在诗歌散文里,我如同一位细腻的情感捕手,从平凡生活中攫取温暖瞬间,用如诗如画的文字传递人间温情。我笔下的《城市的晨曦》,描绘出城市清晨的繁忙与生机,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普通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敬意与赞美;《岁月里的温暖》,则记录下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情故事,那些微小却珍贵的情感瞬间,在我的笔下化作温暖的光芒,照亮读者的心田。
在乡村振兴题材创作上,我身体力行地践行着 “脚下有泥土,笔下有力量” 的创作理念。我走进农村,与农民们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农业生产中的困惑与期望,记录下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撰写的《乡村振兴:田野上的希望与困惑》一文,不仅真实反映了农村的现状,还从政策扶持、科技下乡、电商助力等多个角度提出新思路,为农村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五、公益情怀,照亮他人
我深知人生的价值在于照亮他人,退休后,怀揣着炽热的公益情怀,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的浪潮中,用爱心为社会增添温度,让善意成为生命的温度。我的足迹深深印刻在社区的每一条小巷,用赤诚之心化作困难群众最坚实的依靠,让志愿服务的暖阳驱散生活的阴霾。推开孤寡老人的房门,我总是轻轻握住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在温情脉脉的交谈中,静静聆听时光沉淀的故事,为寂静的屋子增添融融暖意;面对贫困家庭紧锁的眉头,我化身希望的信使,积极搭建爱心桥梁,联络企业与社会组织,用切实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援助,重新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应邀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聚焦弱势群体关怀、社会矛盾调研与公共服务优化。在投身孤独症患者帮扶的过程中,我与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多次参与组织公益活动,邀请专家为星孩家庭讲解康复知识和心理调适技巧,同时,向社会发起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倡议,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关爱活动中来。
六、激励后辈,经验传承
面对退休后如何保持人生动力这一问题,我以自身经历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每个阶段都是新的起点,让个人价值在服务社会中升华。我常与年轻一代分享退休生活感悟,鼓励他们心怀担当,珍惜时光,相信每个年龄段都能书写精彩。同时,我向全体老同志发出呼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用建言、分享、爱心诠释 “老有所为”。
我坚信,退休同志的经验是宝贵的 “精神财富”,无论参与社区治理、传承传统文化,还是培养兴趣爱好,都能为社会注入 “银发智慧”。我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推动社区环境改善、邻里关系和谐。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会同有关单位深入学校、社区,开展书画交流研学、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我还参与组织退休老同志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书法、绘画、音乐等活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发挥余热的同时,也能享受退休生活的美好。
我用退休后的实际行动证明,岁月从不辜负真诚付出。我以笔为戈、以心为灯,在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拳拳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干部永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奉献者。我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七、结语:岁月如歌,赓续前行
父母的教诲如长河奔涌,贯穿我生命始终。退休并非人生的句点,而是奉献的新起点。我愿永葆热忱,以笔为旗、以心为炬,将半生沉淀的经验化作照亮他人的微光,在传承与奋斗中,续写属于银发一代的时代答卷,让生命的回响,永远激荡着爱与责任的旋律。
2025年6月15日父亲节记
《父爱如山,母爱似泉》
父爱如山,巍峨挺立,
为家遮风,挡雨屹立。
母爱似泉,温柔细腻,
润泽心田,暖意融溢。
少时顽皮,伴我嬉戏,
父背宽厚,母手轻抚。
成长路上,教诲铭记,
父嘱勤学,母盼向上。
岁月如梭,风雨兼程,
父离那年,山崩地裂。
母去之时,海枯石烂。
音容犹在,爱化灯塔,
照亮前路,温暖心田。
而今退休,笔耕不辍,
文载感恩,歌颂父母。
公益之路,奉献不止,
传承父志,弘扬母爱。
此生漫漫,父母恩重,
永铭我心,代代传承。
值此佳节,遥寄思念,
愿父安康,母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