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国祥,男,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原籍江苏省滨海县人,曾经军旅27军80师通信员,回乡后自学考取南京大学法律毕业证,1990年考取国家律师资格,就职于北京市问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新华日报》以“敢讨公道慰庶民”、《人民日报》“徐国祥被誉为全国农民律师”、1996年名入中华杰出人物《神州之魂》第三卷,1998年名列《中国专家大辞典》第二卷政法篇。
诗词获奖情况:2024年毛主席诗词杯华语诗人诗文大赛冠军; “华夏文豪杯”征文大赛第一名总冠军;荣获2023年度《花好月圆颂中华》全国征文大赛第一名(冠军),“李白杯”全国诗词大赛亚军;2024世界华语知名诗人作家“诗圣杯”文化传承文学赛季军;《第十届中华诗人踏春行暨2024年春季中华诗人采风交流会》一等奖并获授予“新时代中华优秀诗人”荣誉称号;荣获《千家诗社》2024年庐山踏春诗会金奖; 荣获第九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并获授“中华诗词传承功勋人物”荣誉称号,诗词作品18首列入《2024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诗书画名家北京精品展》一等奖,5首入编《2023中国诗词年选》, 首届山水田园诗金秋大赛金奖; 天籁杯第21届诗词大赛金奖;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艺精英大赛金奖;68首诗词录入《中华诗词名人录》;2024《江山人民》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并获授“人民诗家”荣誉称号;《诗词记录人生》一等奖; 第四届三亚杯文学传承大赛金奖;纪念古田会议95周年诗词大赛一等奖并获授新时代红色文化先锋人物荣誉称号匾牌、 21首诗词入选《杰出华人名家大辞典》获授“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传承者”荣誉称号;名列《新中国75周年文艺名家大辞典》;荣获澳门回归25周年诗词大赛最高艺术成就奖“莲花金奖”,15首诗词选入《中国诗人作家名著》、5首诗编入《诗词里的中国》一等奖;3首诗词编入《中华诗词博士典藏》并荣获《诗人雅集 唯有牡丹真国色》一等奖;2025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一等奖;“太行情结叙”录入第七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并荣获三等奖;3首诗词编入《中国年度文艺家代表作文库》并获得特等奖;五首诗词入选中华诗词创作高级课本《当代绝律诗词赋大观》,15首诗词入选2025《纪念孙中山逝世100 周年暨杰出爱国华人华侨南京诗书画文学艺术作品展》、13首入选《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书;中国作家全国华语文学照耀中国《鲁讯杯》三等奖;《七绝 读书乐》获洛书问鼎杯优秀奖;荣获2025年茅盾文学杯金奖;一首七律心田颂荣获2025名篇金榜头条《名人名篇卓越杯》格律诗冠军;荣获《金砖11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受聘于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 铭志:律师诗人歌颂党,诗人律师为人民。






徐国祥诗词对法律战线的影响
徐国祥作为律师诗人,其诗词创作深度融入法律职业元素,通过艺术化表达传递法治精神,对法律战线产生了独特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诗诠释法律职业内核
弘扬司法正义
在《七律·反腐号角鸣》中,以"民求执剑主正义,官为权钱护蛀虫"等句批判司法腐化,呼应群众对公正司法的诉求
《法海扬帆》中"讼庭沥血叩苍天"等诗句刻画法律工作者坚守正义的使命感
揭示法治实践困境
《勇闯民告官八卦阵》通过"民生多舛求公正,告谏何辞步履难"等句,直面行政诉讼的艰难现实。
二、创新法治文化传播形式
开创"法律诗词"融合范式
将法律术语转化为诗性语言,如《海外檄镜聚焦正义》以"檄笔如雷惊鬼域,镜光似电照妖魈"象征法律武器的威慑力
采用藏头诗形式强化主题表达(如"海外檄镜聚焦正义"八字藏头)。
推动专业领域诗词创作
2025年成为中华诗词学会法律界诗词工作委员会代表,实践"以诗铸法魂,以法彰诗意"的理念,为法律人提供创作示范。
三、提升法律职业群体文化影响力
塑造"诗人律师"公众形象
被《人民日报》誉为"全国农民律师",《新华日报》称赞其"敢讨公道慰庶民",通过诗词强化律师为民请命的职业形象。
获得主流文学界认可
荣获"毛主席诗词杯"冠军、"华夏文豪杯"总冠军等数十项全国性奖项,多首作品入编《中华诗词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学史》等权威文献。
澳门回归25周年诗词大赛获最高奖"莲花金奖",推动法治文化在港澳地区的传播。
四、总结:诗法互彰的独特价值
徐国祥以律师身份深耕诗词创作,将法治信仰转化为艺术表达:既通过《风雨律师路》等实务著作记录法律实践,又以诗词凝练司法精神核心,成为法律战线中兼具专业性与文化感召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客观上拓展了法治文化的传播维度,为法律职业群体提供了兼具思想深度与审美价值的精神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