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在殷石海、庞玲等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启重走徐霞客路的征程。从曲靖市罗平县偏头山至幸多绿,变幻的雨幕与崎岖山道交织成重重考验,而同行女同胞们以坚韧步伐,踏出令人动容的精神印记。
行进途中,我与刘瑞升、曹银孝、陈滟、汪冲、孙莹老师六人始终走在队伍最后。彼时,其他队伍早已抵达幸多绿村,而我们距离终点尚有800米左右。雨后山路布满青苔,湿滑难行,我不时提醒同伴放慢脚步,将安全放在首位。同行6人中,我与曹银孝老师虽身为罗平本地人,却也被孙莹、陈滟两位女士的毅力深深打动。尤其是来自昆明日报社的年轻记者孙莹,为报道此次行程,她专程从昆明奔赴罗平。在距终点仅800米时,她的鞋子不堪山路 磨砺“罢工”,但她毫不犹豫脱下鞋子,穿着袜子咬牙走完最后一程。
徐霞客以足迹丈量山河,而今这群女性循着先贤之路,用行动诠释坚持与热爱。
她们的身影,是对探索精神最生动的传承;她们的故事,值得每一份掌声与喝彩。愿更多人循着这份精神,走进徐霞客笔下的天地,读懂那份跨越时空的执着与勇气。
离开偏山踏入哨山路段,雨幕倏然压下,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伞面,又顺着伞骨蜿蜒成帘。我和刘瑞升老师举着相机,追着雾霭里若隐若现的松影,不觉间已被队伍落下老远。转过西北侧山径时,前方一幕撞入眼帘——殷石海老师夫妻俩的伞面在狂风中剧烈摇晃,雨水顺着歪斜的伞沿泼洒,可他们交握的手始终紧扣,指节泛白也未松开。与队友们并肩而行,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踩进泥浆,胶鞋拔起时带出长长的泥痕,却默契地将伞往对方肩头又倾了几分。

(这地方上完坡有一个弯道,从西北转向东,下坡后又迎北而转向东行)
山坡上,绵羊群低头啃食着被雨水泡软的草皮,湿漉漉的白毛紧贴身躯,似浑然不觉寒意。几只羔羊突然甩头抖落水珠,正巧望见队伍里有人伸手搀住打滑的同伴,交错的伞沿惊起几只避雨的山雀。雨雾漫过哨山脊梁,模糊了远处的轮廓,却让眼前的画面愈发清晰:相扶的旅人、自在的羊群,在风雨中各自坚守。原来徐霞客笔下的“遍历山川”,不仅是丈量土地的跋涉,更是困境中相携的温度,是泥泞里依然坚定的每一步脚印。
(看这夫妻俩在雨中的情景,不离不弃真让人信慕)
“在这高山顶上,青山是有了,就是没有泉水!不过呢天作之合,借这丈雨增添了水,让画意奏上泉歌”。
我是一个草根农民,姓区名治甫,生于1967年,艺名(区治甫)〈男)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喜欢文学诗词和书法写作,同时也喜欢和爱好诗词写作的更多朋友交流,在此能和大家走在一起,我深感荣幸。本人多次在《枫叶诗刊》,《陇东黄土地文学社》,《中国诗歌网》,《牧言诗刊》,《南方文艺》,《美篇》,《都市头条驼铃岁月文学社》、等刊上发表。让我和各刊的作者共同走向创作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浏览,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认识了更多的文创文友,同时!我更感恩《枫叶诗刊》鼓励了我对写作的进步,同时也要谢谢所有的诗友。
本人荣获过:
2021年书香雅颂“星河杯”国际诗歌艺术大赛(三等奖)。
在2024年同时荣获得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新时代最具创新艺术家荣誉奖。
2024年3月10日,经过都市头条编委会的审核,已成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2024年7月,荣获 CETV泼墨中华情组委会“翰墨国风献礼军魂”庆祝建军97周年“弘扬建军精神,传承红色艺术”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2024年9月, 原创诗词书法作品《沁园春·罗平同庆盛世华章》参加"第四届水墨丹青书画传承大赛" 获金奖并发布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