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五六十年的人,小时候都会有许多小儿书看,这是我们快乐童年的一部分。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黑白漫画式的小儿书,书名是《一支驳壳枪》,印象非常深刻。
印象最深的细节是地主的小崽子去田里抓田鸡,说是因为他的爷爷生病躺在床上,他出来给爷爷抓田鸡吃,补身体。小地主孙子留着盖盖头,一身黑布褂子,敞开的衣服里是带着盘扣的白布衬衣,身背一只竹篓。当时我心里想,这个地主小崽子还挺有孝心,知道给爷爷抓田鸡补身体,此念一出,立马让我压下,感觉自己三观不正,感情不对,应该大力批判,真是罪过!即而转向他的这个行为是破坏社会主义农田,损害广大社员的利益,为梦想翻天的爷爷创造条件,立马忿忿不平,不知道他抓了多少,反正是被村子里两三个红小兵抓住了,他们手握红樱枪,臂戴红袖章,大义凛然,义愤填膺,打翻了地主小崽子的竹篓,里面的田鸡纷纷跳回水田,孝顺爷爷的成果化为乌有。真是大快人心啊!最后小崽子被压往村部,与他企图翻天的地主爸爸和爷爷汇合在一起,面前是各种罪证。被翻出的藏匿账本、地契和油纸包着的一支驳壳枪。田地已经分了,还留着发黄的地契和账本干什么?!一支驳壳枪更是反动武装的准备,不就是等着或者策应参加翻天吗?加上小崽子的小竹篓,铁证如山,无可辩驳!广大社员粉碎了一起重大破坏案件。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本小儿书印象那么深刻,而且对地主小崽子抓田鸡给生病爷爷的细节尤为深刻。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被我压下的不正义念头,回头想来,那就是小崽子的孝顺行为更多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现在更频繁的想起,许是我对比了现时许多自私自利的孩子,心下生出许多感慨的缘故?!我不知道,反正我向来注意的都是这样的细枝末节和非主流东西。
传承不是全盘接收,但优秀的品质应该发扬光大,先不说地主小崽子对父爷的行为有多少理解,或者压根就是同谋,单只他能有此孝心并身体力行去抓田鸡,就非常可贵,值得肯定。现在有多少孩子想当然的享受着长辈的疼爱,有几个把反哺当作己任?!想想我们这批六十年代生人的处境和大家都在说的话:我们是最后一代孝顺父母的人,也是第一代没有儿女孝顺的人。心中就会感慨万千。是,做父母的确实不应该图谋子女回报,但真的内心就毫无波澜,不想享受儿女爱心吗?我想很多时候只是无奈吧?!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生存竞争激烈,主客观都不允许我们这代人享受被照顾,但,真的就能接受和摒弃父慈子孝这一优良传统吗?!我真的五味杂陈,欲说还休!
(转自本人《华人文学微刊》,原创)
楚兰,本名付贵兰,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