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严茂和》
作者:月亮
将近子时,夜色深浓。
头痛的我,一只脚好不容易就要踏进梦乡,决然想不到,他来了。

并没有猝喜后的泪如泉涌,也没有以往想象中的痛彻心扉,有的只是一份熟悉的亲情,和几许淡淡的伤感疏离。好像,他离我隔的年代太久远,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另一个时空。
其实,今天是美国人喜欢过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些年在东南亚等国家也广泛普及。
虽然,真实的状况,是他离开我刚刚第十四个年头。
很奇妙的感觉,我的头痛症也骤然消失。冥冥之中,这是他给我带来的福音吧!
思维混沌中追思家严,瞬间,脸上漾开笑意温婉。
打记事起,他就格外宠我。到了晚上,我和我哥都要争着和他睡。没有办法,他从床铺上拽出两根稻草握在手掌心,让我和我哥抽签,谁抽到长的那根稻草,谁就能获得和他睡觉的优先权。

大多时候,我都抽到那根短的稻草,于是,我就习惯性的哭闹耍赖,死活不依。他会笑着说,哥哥大,妹妹小,要让着妹妹这种话来哄我哥。
其实,小孩子心思单纯,之所以争执,无非是贪恋他那温暖的怀抱罢了。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宽广的胸怀就像是一个自动恒温的大火炉。
那是一个温暖、温馨的所在,是我儿时最深的向往。或许,人到中年的我会特别健忘,总是丢三落四,却忘不了他对我的千般叮咛,万般慈爱。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十岁的小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有一天,他给我买了一双旅游鞋。鞋子是浅浅嫩嫩公主粉的颜色,在物质贫乏的八十年代的农村,旅游鞋还真是个稀罕的产物。
这双旅游鞋,怎么看都透着酷酷的,时髦的美感。这是我记事以来,他给我送的第一份最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扮靓了我的整个童年。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下雨的天气,农村的土路走起来格外泥泞打滑。
我穿着他给我买的新胶鞋,脚踩得鞋子嘎吱嘎吱响。我还故意打着伞在雨水里走来走去,炫耀我那黑油油发亮的新胶鞋,幼稚的心灵掩饰不住的骄傲。
是他,让我在一众因贫穷交不起学费,穿不起胶鞋的学生中 ,时常有机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是他,为我的成长之路提供了较同龄人优渥的生活保障。是他,让我的回忆里,充盈着丰足的幸福感。
他是大家庭里真正意义上的大家之长。
七十年代,他每个月只有微薄的三十六元工资,他要养活妻儿老小,给生产队上交一部分,他还要帮扶我奶奶这个大家庭。
多年以来,他不仅仅养活了我奶奶,并且,还帮扶着奶奶为叔叔娶妻成家,为三个姑姑打发出嫁。在家里,他确实起到了一家之主、顶梁柱的重要作用,他的孝亲美德,是子女得到的最好的传承。
他是厂里的劳模,也是技术过硬的优秀标兵。
每每遇到工友家里有关紧事,他总是偷偷给工友放假,让工友及时回家处理。而他自己,一个人默默无闻干完两个人的工作,那么繁重的体力活,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从未言辛苦。他总说:“谁家没有个难处,我是班长,大家这么信任我,我更应该带头把工作做好,尽可能不给领导添麻烦。”
闲暇之余,他喜唱家乡戏。
他演唱河南豫剧和曲剧切换起来毫无违和。在豫剧《打金枝》里,他是威武霸气,不失仁爱的唐王李世民、在曲剧《三子争父》里面,他又“变成”年迈可怜,无人供养的穷苦老汉张耕儒。他把戏剧里的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声情并茂、感人肺腑。

他是智慧兼具口才的“外交家”,也是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的“主心骨”。他那犀利的语言、智慧的哲思、和独特的处事方式,帮助街坊邻里之间解决了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矛盾和家庭纠纷。他虽身无半点官职,却和合一团正气,俨然是村里人口中的“父母官”。他生前曾得到厂里领导、诸多工友和全村人的敬仰和爱戴。
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也是一个平凡农民的儿子。他骨子里的善意,来自于他有一颗强大柔软的心。他的一副铮铮傲骨,是教诲子女为人处世最好的教科书。
他走得那样迅疾,走得那样意外,简直,让人猝不及防。
他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予子女最坚实的依靠和助力。他像波澜壮阔的时光长河,短暂的一生书写着智慧、英勇和光明磊落。他的浩然正气,是遗留给子孙后代最瑰丽的珍宝。
农历五月二十(公历六月十五),是他的专属节日,巧合的是,居然和我的农历生日日期重叠。
真的是一缕思亲念,落笔亦潸然。
小说《油菜花黄的季节》里,到处徘徊着他苍老的伟岸的身影。
他的为人豪爽大方,嫉恶如仇,极具正义感。他的思维守旧又超前,傲然挺立中,而又深谙低眉谦逊。
偶尔,他脆弱的神经也会敏感多疑,他生命中怒放的雷霆之姿,只有匹配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真火。他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早已化作天边光影交融的灿灿霞光。

天涯彼端,链接着行侠仗义的贵客。而我枯瘦的文字,怎么也描绘不出他高贵品质的千分之一。
倔犟的我,有一大部分的性格随了他。未来的路,也希望自己,像他一样的正义、睿智、坚强和独立。
他,就是生前疼我,爱我,十四年前,因车祸猝然离世的家严,我最亲最敬爱的老父亲,我的老爸。
2025.6.16.

作者简介:刘利峰,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笔名月亮,紫瑜,出生于1972年,河南省洛阳市人。现任大陆新闻中心记者、佛教艺术杂志社记者、时代星报特约记者、CcTV中国中文电视台《健康中国.我是中医》栏目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自2012年3月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童话故事,散文,游记,报告文学、古诗词和现代诗歌等。其人生理想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人性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