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散文)
有朋至,不亦乐乎。是日,三朋五友小聚,观湖景,品香茗。高谈阔论喧哗,低声细语畅言,论时弊,聊民生,言语无忌,肝胆相照,不怕背后捅刀。支牌桌,垒长城,五筒放炮,谈起昔日麻友阴阳两隔,惆怅下兴趣全无,不知天堂中是否还能凑齐一桌。午间,小饭馆品尝湖鲜,巢湖魚,白米虾,卤鹅拼盘,魚翅划水。酒足饭饱,各奔东西,分别时相约,下次再聚。
百度百科诠释“朋友”:汉语词语,指志同道合 的人,情意相同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
回顾人生旅途,学校,部队,职场,商圈,结识形形色色男女千百之众,基本上是生命中的过客,称上朋友的能有几多,好朋友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不能没有朋友,也离不开朋友。百味人生,遇人无数,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能称好朋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方显朋友情谊。
古语曰: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以为并不是说朋友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实含意是好朋友不能存在功利之心,友谊的基础不是利益。如果只期望朋友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样的朋友必然不能长久。我认识某君,他是省领导的秘书,省领导距离遥远,可是此君为人豪爽,坦然处世,交往甚爽。后来他成为了我单位的领导,依旧本色不变。只是他不分管我所在的部门,也没想从他那得到什么关照,朋友相交坦荡荡。再后来他调往他处高升厅座,分管涉外婚姻,残疾人及殡葬事宜。他开玩笑说:“我分管这几项,找外国老婆就别想了,要想找好墓地我还能帮点忙。”说完,,在场几个朋友哈哈一乐。现在大家都退休多年,更无利益纠葛,虽不常见面,微信上隔三差五聊上几句,这样的朋友是一生的挚友。
朋友相处带着功利色彩,结局不会太好。古有成语“郦寄卖友”,还有三国时关羽“大意失荆州”,全因后方将领麋方和傅士仁背叛,被熟人背后捅了刀子。在现代则达到极致,不堪回首的特殊年代,多少朋友互相揭发反目成仇。别说朋友之间,就是夫妻也为显示路线正确而告密,更荒唐的是居然有子女举报父母造成人间惨剧。做人的底线被打破,道德的沦丧祸及几代人。我也经历过朋友的背刺。七十年代初在部队与一个六六年入伍老兵交情不错,平时挺谈得来,自以为是朋友。 他退伍时考虑到他家在农村,尽力帮助。送了新买的行李包,手电筒,新的衬衣和解放鞋。没料到他看上我的四十元存款,话里话外想要支援。那年头四十元可不是小数字,我犹豫了,迟迟没有应允。结果他大发牢骚,转身到连队长官处告发我入党动机不纯,因为跟他私底下聊天时说过在部队入党后想回家找工作。此举挺狠,导致入伍第5个年头才通过考验入党。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对人性人心有了新的领悟。我想,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是否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所引发的。真正的好朋友实属不易,值得用心维护。现实社会告密小报告未杜绝,有学生举报老师,有朝阳大妈检举钢琴家嫖娼,把裤挡里芝麻大小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更有饭桌上录下聊天随口话语,从而落井下石。所以,交心朋友难寻。小时侯墙上宣传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现在才明白,好朋友并不多,也就几个歪瓜裂枣。翻开微信通讯录,大几百个人名里有多少真情实意可以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真。很庆幸有几个交往了几十年的男兵女兵,相隔千山万水,甚至还有人在异国他乡,但是微信上常有联系。还有些在单位在社会相处的好朋友,我想,寿终正寝时朋友赶不过来告别,一定会在微信上送上一束白菊花,真诚写上告别语:天堂安息,一路走好。
学校里的同学古称“同窗”现叫“学友”,部队里相识称为“战友”,若经过战场炮火洗礼,那是过命的交情。单位结识为“同事”,真正能敞开心扉才可谓是“朋友”。有首歌叫“朋友一生一起走”,歌里深情唱道:人生旅途曾经你我同过路,风雨之中你也牵过我的手,漫漫长夜你我共醉过天明,秋雨冷风朋友一生一起走。
朋友,这是高尚的字眼,朋友,这是高贵的称谓。以真心换取真心,这是朋友相处之道。多交朋友少树敌,一生一世走的稳。
走到阳台上,揹起很久没动的手风琴,拉开风箱,手指有些僵硬,没有办法,人老了,远不如年轻时灵活。脑海里涌现南斯拉夫歌曲,啊朋友再见。我拉响手风琴,熟悉的旋律中我在想,我的好朋友,此刻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