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值此父亲节之际,强军先生以一阕《沁园春》寄怀先父,字里行间尽是对离世十载慈父的深切追思。
其父执教杏坛四十二载,于青灯黄卷间沥胆披霜,以粉笔为犁耕育桃李,鬓染霜华仍甘之如饴。词中“杏坛挥麈”“育李培桃”等句,既绘出老教师呕心沥血的执教生涯,亦凝结着为人父者无言厚重的爱。 如今阴阳两隔,作者“独倚轩窗”之际,唯将相思寄于风絮,遥祝安康。全词以“十载流光”起兴,于今昔对照中铺展父爱如山的绵长情意,既见文人怀亲之挚,亦显师者烛照人间的精神微光。
此篇不仅是个人情愫的抒发,更让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到那代教育工作者的奉献底色与深沉父爱,堪称以词寄魂的真情之作。(283字)
沁园春·父亲节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十载流光,每临此节,泪湿短章。
念杏坛挥麈,呕心沥血;
青灯备课,沥胆披霜。
粉笔灰扬,讲台声远,育李培桃鬓染霜。
春复夏,看莘莘学子,展翅翱翔。
今朝独倚轩窗,忆慈父、音容梦里藏。
叹阴阳相隔,难承笑语;
晨昏空念,怎诉离伤。
父爱如山,恩深似海,十载思父意未央。
风过处,寄相思缕缕,遥祝安康。
(163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怀父之作,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从教42年的父亲形象,将十年哀思融入词章,既有对父亲育人岁月的追忆,也有阴阳相隔的怅惘,情感真挚动人。
一、结构精巧,时空交织
上阕从“十载流光”破题,以“每临此节,泪湿短章”奠定思念基调,随即转入对父亲教学生涯的刻画:“杏坛挥麈”“青灯备课”“粉笔灰扬”等场景,用“呕心沥血”“沥胆披霜”等词,道尽执教艰辛;“育李培桃”“莘莘学子展翅翱翔”则以桃李满门的成果,暗喻父亲毕生奉献的价值,画面从书房备课延伸至桃李天下,时空转换自然。
下阕笔锋转向当下,“独倚轩窗”的孤寂与“音容梦里藏”的怅然形成对比,“阴阳相隔”“晨昏空念”直抒胸臆,将十年离别的无奈与伤痛推向高潮。结句“风过处,寄相思缕缕,遥祝安康”以景结情,让思念随风声远寄,余韵悠长。
二、意象凝练,情感深沉
词中“杏坛”“粉笔灰”“讲台”等意象紧扣教师身份,“青灯备课”“鬓染霜”则以细节勾勒父亲的辛劳与沧桑,朴实中见深情。“父爱如山,恩深似海”用直白比喻点题,与“十载思父意未央”的时间跨度呼应,将抽象的思念转化为可感的“意未央”,情感层层递进。
尤其“泪湿短章”“怎诉离伤”等句,以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既展现对父亲育人精神的敬仰,也倾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刚柔并济中见拳拳之心。
三、韵律工整,雅俗共赏
作为《沁园春》词牌,作品严守平仄格律,上阕“扬”“霜”“翔”与下阕“藏”“伤”“康”押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既保留“挥麈”“莘莘学子”等典雅词汇,又融入“怎诉离伤”等直白表达,雅俗交融,让深情在格律中自然流淌,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
全词以“思念”为线,串联起父亲的职业荣光与亲子间的永恒羁绊,既是对父亲的追忆,也是对天下师者的致敬,在父亲节这一特殊节点,让思念跨越生死,化作永恒的精神守望。(761字)
共1207字 2025年6月15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