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行香子·感时抒怀》
文/卫和平
逝水韶光,春谢秋霜。
转头间、驹隙仓皇。
浮生若寄,何苦愁肠?
且放歌吟,倾情舞,纵疏狂。
墨染缣缃,韵入宫商。
抚瑶琴、流水汤汤。
楸枰悟道,谈笑生凉。
更涤烦襟,承家事,惜兰芳。
注:
1. 时间哲思(上片起句):“逝水韶光,春谢秋霜。转头间、驹隙仓皇。” 用“逝水”、“春谢秋霜”(季节更替)、“驹隙”(白驹过隙)等经典意象替代“冬去春来岁如烟”、“流年一去不复还”,更凝练典雅,强化时光无情流逝的永恒主题。“仓皇”二字更添紧迫感。
2. 人生态度(上片核心):“浮生若寄,何苦愁肠?且放歌吟,倾情舞,纵疏狂。” 将“人生苦短尽情欢”升华为对生命短暂本质(浮生若寄)的认知,进而反问“何苦愁肠”,引出豁达选择:以歌、舞、疏狂(不拘一格的真性情)来释放和对抗虚无。比“尽情欢”更具思想深度和张力。
3. 雅趣情操(下片起句):** “墨染缣缃(书画),韵入宫商(音乐)。抚瑶琴、流水汤汤(琴技高超,意境深远)。楸枰(围棋)悟道,谈笑融霜(聊天化解烦恼如融冰霜)。” 将“书画、弹琴、棋牌、聊天”等具体活动,用更具文化内涵的意象(缣缃、宫商、瑶琴、楸枰)和更高层次的追求(“悟道”、“融霜”)来表达。强调这些活动不仅是娱乐,更是修身养性、体悟人生、沟通心灵(融霜)的途径。“流水汤汤”既形容琴音,也暗喻时间与心境的开阔。
4. 责任与修养(下片核心):“更涤烦襟(自我清洁,净化心灵),承家事(承担责任),惜兰芳(珍视高洁品性和家庭温馨)。” 将“家中之事要放权/关爱相帮多承担”提炼为“承家事”,体现担当。将“自我卫生”升华为“涤烦襟”,不仅是身体的清洁,更是心灵的涤荡,指向内在修养。用“惜兰芳”替代“莫让口臭人见远”,以兰草芬芳象征高洁的品格、优雅的举止和和谐的家庭关系,含蓄隽永,意境全出。
5. 整体韵味与哲思:全词紧扣“感时”与“抒怀”,上片侧重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及应对(疏狂),下片侧重在具体生活中寻求寄托、修养与责任(雅趣、承事、惜芳)。结尾“惜兰芳”三字,将外在的卫生要求、家庭责任与内在的品德修养、生活情趣完美融合,余韵悠长,引人深思“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更有香气”。
6. **词牌选择:** 《行香子》节奏明快又富于变化,上下片结尾的三字句排比(“放歌吟,倾情舞,纵疏狂” / “涤烦襟,承家事,惜兰芳”)非常适合表达并列的、递进的生活态度和行动,能很好地承载原诗多角度的内容,且自带悠扬顿挫之感。
通过更具古典韵味和哲学深度的意象、语言和结构(《行香子》格律),达到内容升华、表达宛转、哲理深化、韵味悠长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