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先生这半个月诗作
五律•自京高铁返渝途中(六月一日,周日)
辞身念不恒,辽迥叹新乘。
心挟长龙啸,车沿碎石兴。
连山静花草,拍翠旋云鹏。
江夜从南辨,苍茫看起灯。
注:“不恒”,不固定。“辽迥”,遥远。“挟”,携带。
七律•万州诸生雨中苦迎高考,联想当年吾辈也类似,不禁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而作(六月五日,周四)
事如江动化潮平,岸上持求战雨城。
棋落收官局难了,座留试卷笔先鸣。
播良种后都祈福,抹热颊时须扎营。
但看今朝逆天笑,万千学子又新征!
五律•初十五赴京前夜偶观天象(六月十日,周二)
游子走无萌,离渝也认生。
暑非骄八面,凉却慎三更。
月片圆开早,江心直照轻。
新光入楼洁,似雪漫心城。
七律•自渝飞京途中(折腰体)(六月十一日,周三)
班机涡扇力深沉,更促航中一段吟。
星小闪明眸太远,歌狂唱亮月初临。
望界巴山思古冀,飞天京势敞幽襟。
诸仙已站清风上,我妒诸仙不读心!
注:“幽襟”,幽怀。
七律•闻友人告双航母战斗群首巡西太演练合围关𡷊喜作(六月十二日,周四)
故情今荐后人思,千万穷通我尽知。
令海徐耕云蔚浪,要枪猛杵阵开时。
血中浸血重收恨,天外有天长嚼悲。
国覆功名何敢忘,答君行墨奠龙旗!
注:“穷通”,困厄与显达。“云蔚”,形容颜色像云彩一样绚丽华美。“行墨”,指文字或诗文。“龙旗”,大清旗,被辱于中日甲午海战及八国联军侵华。
五律•旅次广渠门内大街晨醒得句(六月十三日,周五)
夏似清秋日,临风一望天。
徒生心亦渺,细捋月仍圆。
槐老陪庭户,街新隐蚱蝉。
趋香谁与共,花市古来鲜!
注:“蚱蝉”,又名知了、黑蝉。“花市”,宿处乃花市东大街,因明清两代火神庙、灶君庙、蟠桃宫三处庙会名动京城,进香人众,庙会摊棚林立,百戏杂陈,盛极一时,更带动花市之繁荣。
附:更正
上期匆匆改稿时不慎,在拙作《七律. 二十二日夜细雨正凉,查史料闭馆后步行于西四南大街》(五月廿二日,周四)一诗中,错犯重韵。
当时又匆匆发稿后,才发现失误。但是,几天后外地几位诗友陆续打电话交流时,反而表示欣赏,并以律体开创者之一的沈佺期《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杜荀鹤《自叙》等律举例,来证明重韵的正当性和特殊用法以及今天世人的不待见,颇有为重韵“平反”的意味。对此,我不取苟同。
诗词的学术问题十分复杂,这里无须展开讨论。应该是好心的诗友们尚不了解学术和创作这两条道路,其实往往是有差别的。窃以为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二者不可能完全“同行”。
所以在此,我只是自己纠错而已。现将已经改正了的拙作重新发于后,并敬请鉴谅:
七律•二十二日夜细雨正凉,查史料闭馆后步行于西四南大街(五月廿二日,周四)
忘约京朋孑一身,不妨听雨数灯匀。
沧桑淡化长风去,代际闲生老巷亲。
汲古流泉记甘味,叨前择册出疲因。
湿中无月微寒劲,滴响燕山夏复春。
注:“ 孑”,jié 韵部:屑,孤单,单独,出自汉•张衡《思玄赋》中“何孤行之茕茕兮,子不群而介立”句。“代际”,原指上代人、下代人之养育、反馈关系,后特指文化传统影响与现代人生期望值之间变化。“汲古”,钻研古书,如汲水于井,出自唐·韩愈《秋怀诗》(之五)中“归愚识夷涂,汲古得脩绠(xiū gěng,汲水用之长绳)句。“复”,引申为恢复,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