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大地飞歌
——读《大地飞歌》有感
文/程娟
麦芒攒动时,天地间浮动着金色的潮。收割机碾过田垄,秸秆扬起细碎的光斑,麦粒在仓斗里堆成小山——这是希望的注脚,也是《大地飞歌》在我心底铺展的第一幅画。
与小勃因文字结缘已十年。犹记他首作《虹》面世时,那些蒙太奇般的叙事与充满神性的文字组合,让我笃定:这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文学黑马”。如今捧读他的新作《大地飞歌》,字里行间依然跃动着对土地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哲思,恰似他笔下“载歌载舞的大地”,始终以丰饶的姿态滋养着灵魂。
大地是最慈悲的导师。当我们送亲人归于尘土,当我们在《隐入尘烟》里看见泥土与生命的纠缠,当我们于山巅惊觉自身渺小——此刻方懂,《大地飞歌》的神圣,原是天地与人的和鸣。小勃深谙此道,他的文字始终扎根于“白家凹的柳树巷”“南指挥的田埂”,在《与父帖》中以祭奠写传承,在《你好,宝鸡》系列里溯寻故乡脉络,最终将生命观、文字观熔铸于“文学城池”的构筑中。他说“做自己地盘上的王”,这份底气,正来自对土地的深耕与对自我的清醒——当“小我”在文字里长成“大我”,笔下便有了俯瞰众生却不失天真的通透。
尤爱书中同名散文《大地飞歌》。五节文字如乡间小路般蜿蜒:从车载旅程的“距离消失”写到乡间行道树的“生命博大”,从与大地玩伴的嬉戏回忆跳到“影子与自我”的哲思,再以“大地的味道”串联起从人子到父亲的身份觉醒。最动人处,是他写“父亲就在大地那里”,写“大地的影子是母亲的味道”——那些藏在泥土、树影、节气里的感悟,原是对“天地父母”最质朴的礼赞。当他在第五节写下“好在能及时调整方向”,我忽然读懂:所谓“大地飞歌”,原是一个写作者在自然中寻得的精神归处,是从“观察”到“开悟”的成长变奏。
小勃的文字里,既有小说的叙事张力,亦有散文的诗性流淌。《在凄冷的世界里热舞》的傲骨,《我欠故乡一座城》的霸气,皆源于他对“中西结合、创新而为”的坚持——这份跳出窠臼的勇气,让他的作品既有本土的烟火气,亦有望向世界的开阔感。而于我而言,更珍贵的是他字里行间的“治愈力”:那些对土地的凝视,对生命轮回的坦然,对“使命与天赋”的叩问,终让读者在“小我”的困惑里,看见“大我”的微光。
新书捧在手里时,小勃眼里的光与麦田的金芒重叠。十年前的“文学黑马”,如今正以更稳健的姿态在文字里“载歌载舞”。愿这曲献给大地的颂歌,能让更多人听见泥土里的诗行,也愿他的“文学城池”,终将在深耕中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毕竟,所有认真生长的灵魂,终会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唱响独有的华章。
【作者简介】:程娟,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系宝鸡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凤翔区作协副主席。作品被多家纸媒刊物及网络媒体等刊载发表。著有散文集《梧桐心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