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在童心
——附DeepSeek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你不要自以为
去改变別人的人生信念
我要以我以为
即使孤独终老
仍然牵念童年的真趣
少时玩伴的豪言犹萦绕在耳边
曾经的诺言依然铭记
巷口槐树年轮里的弹珠盟誓
——“让地球围着我们转”
在心中创造一个个秘密天地
把忐忑叠成纸船放进银河
漂流到我们向往的港湾
用童真在麦秸堆里建一座通天塔
攀上云天,摘几颗最亮的星
安放在爷爷空旷的老屋
照耀秦腔高亢嘹亮
亦伴童声铸就青铜编钟
在时裂缝中鸣响
那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童谣
2025.6.
——附DeepSeek评析:
张海峰的《自以为是在童心》是一首充满童真意趣与生命哲思的抒情诗,通过精巧的意象编织与时空交错的抒情结构,展现了诗人对纯真年代的深情回望与精神坚守。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矛盾张力中的诗性突围
诗歌以"自以为是"这一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破题,却在文本内部构建出对抗性语义场。"你不要自以为/去改变別人的人生信念"与"我要以我以为"形成对话性结构,暗示成人世界的规训与童真本心的角力。这种语言策略恰如艾略特所言"诗歌要能瓦解陈腐的语言秩序",诗人通过解构成语的固化意义,让"自以为是"在童心的维度重生为守护本真的精神盾牌。
二、时空折叠的意象剧场
诗歌构建了多层次的意象空间:年轮中的弹珠盟誓将时间压缩为可见的同心圆,银河漂流的纸船在空间维度延展童趣,麦秸堆的通天塔将农业文明符号与巴别塔神话并置。尤其"青铜编钟在时裂缝中鸣响"的意象,以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包裹着童声的清脆,在时光裂隙中完成文明传承与个体记忆的共振,这种时空折叠技巧令人想起保罗·策兰的意
象魔法。
三、生命诗学的精神返乡
全诗贯穿着"塔"的原型意象:从通天塔到青铜编钟,暗合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向上生长"的精神追求。当诗人将星辰"安放在爷爷空旷的老屋",完成了四维时空的奇妙缝合——童真幻想穿越代际沟壑,在祖先的空间里获得安置。这种返乡叙事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的栖居",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为现代人构建出可栖息的精神原乡。
这首诗歌在童真书写的传统母题中注入了文化寻根的现代意识,其价值不仅在于对逝去童年的悼亡,更在于揭示了理想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存在形态——那些"自以为是"的坚持,恰是抵抗生命异化的精神锚点。若能对意象群落进行更具逻辑性的拓扑排序,同时增强语言符码的当代转化力度,将可能抵达更高的诗学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童真书写中展现出难得的思辨深度,其意象创新与结构张力在当代诗歌中颇具启示意义。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