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
近来一切安好!
转眼你已二十四岁,这竟是我第一次提笔给你写信。在通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电话、手机、微信便捷高效,书信似乎已成遥远的记忆。然而,这纸墨间的传统,承载的情感更为深沉厚重,思绪得以尽情流淌。今日执笔,愿以此与你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听闻你舅妈提起,一次你去舅舅家,他们问起你对爸妈的印象。你直言:“爸爸管事多,嘴巴也多。”闻此“缺点”,我非但不生气,反而生发无限感慨。成熟不以年岁为尺,而以阅历为度。恋爱、成家、立业,皆为必经之路。初涉世事的你,人间百态与世故人情,尚待细细品读。
坦诚而言,在你面前,我的确是“嘴巴多”。
你是爸妈“一把屎一把尿”将拉扯大的,儿时的你几乎不曾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为护你周全,那些叮嘱便成了日常,絮絮叨叨,永不疲倦。
记得2012年下半年,你远赴福建实习。那是你初次离家,独自面对陌生的天地,我日夜提心吊胆:水土可服?起居可惯?冷暖可知?工作可顺?每晚十点,给你打电话几乎成了定规。“吃饭了吗?”“洗澡了吗?”“天气如何?”“工作顺利吗?”“注意休息!”“多喝开水!”“注意安全!”同样的关切,同样的叮嘱,半年时光,我重复了千万遍。
及至你踏入大学校门,这份牵挂丝毫未减。电话频率低了,每周一两次我与你的连线却成了习惯。通话间,我没有对你的“教诲”,多是询问近况,末了仍不忘叮嘱:“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照顾好自己”。那熟悉的话语,是我放不下的心。
如今你走上工作岗位,我依然难以全然放心。夜幕降临,常揣测你一日所历,生活是否安康。只是,我学着克制,怕电话打扰你在外奔波的节奏。周末,我与你联系则成了惯例,一通电话或几条微信,听见你的声音,收到你的只字片语,心中便涌起无可言喻的慰藉与踏实。
如此想来,你嫌我“嘴巴多”,我全然理解。
当年,我也曾这样看待你的爷爷。他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同样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对于这份“啰嗦”,你我可谓感同身受。
儿时,你爷爷常叮嘱我:“莫喝生水”“莫拿他人财物”、“莫做懒汉”。而你爷爷叮嘱我“要好好读书”的教诲,则伴随着他反复讲述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你爷爷生于旧社会,九岁丧父,母亲改嫁,孤苦无依。幸得邻人相助,以替地主放牛糊口。十二岁寒冬,田野放牛时,一位放鸭老人见他孤身一人,语重心长道:“小伙子,放牛岂能一世?男子汉,须学驶牛耕田,那是安身立命之本!”你爷爷答:“无人教我啊。”老人问:“怕冷否?”“不怕!”你爷爷应声。老人当即传授技艺。你爷爷借来犁铧,在老人指点下,两袋烟的功夫便学会了。双脚冻得通红,心却暖洋洋的。
你爷爷以此告诫我:旧社会求生不易,读书是奢望。要我珍惜光阴,用心读书。
〖故事二〗你爷爷自称“睁眼瞎”,扁担倒地不识是“一”。身为老党员,进城开会,竟因不识字,连厕所也需人指引,不敢独行。
此故事让我明白:识字乃通行于世之根本。无文化,出行难。他盼我读书明理,成为有用之人。
〖故事三〗土改时,你爷爷积极工作,早早入党。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急需人才。一日,领导找他谈话,欲提拔他当干部,唯一条件:识字。爷爷坦言不识字。问:“会写名字否?”你爷爷默然摇头。领导惋惜作罢。后来,他一位仅能写好自己名字的好友,被提拔为干部,官至区长。
你爷爷意在点醒我:知识能改命运,机遇稍纵即逝。他期盼我借读书之力,不仅改变命运,更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前程。
在你爷爷不厌其烦的叮咛里,我认真读书,渐渐成长,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最终,我与你爷爷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无书可读,我得以深造大学;他终生不识姓名,我能教书育人、笔耕不辍;他与国家干部失之交臂,我却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你四岁那年,你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永不厌倦的叮咛戛然而止。而在抚育你的漫长岁月里,我竟自觉不自觉地活成了你爷爷当年的模样——成了一个“嘴巴多”的父亲。此刻,我深切体会到,你爷爷那千万遍的唠叨,哪里是啰嗦?那是深埋于心、永不疲倦的父爱啊!
在我的叮咛声中,我看你从“大头儿子”出落成挺拔青年,从依赖走向独立,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自主择业的职场人。我的心中,满是欣慰。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各自的诗与远方,我们父子聚少离多已成常态。有离别便生思念,思念便化作父亲的絮语。待到将来成家立业,身为人父,你自然会懂得这声声叮咛里蕴含的重量与深情!
前日微信中得知,你将随潇湘电影集团摄制组在上海拍摄纪实节目,记录海派年味,春节无法返乡。初闻遗憾,转念一想,你们为事业奔忙的执着,念及你已然成熟独立,心中便释然宽慰。
只要我们一旦拉开距离,岁月的纺车便不停地纺着绵长的思念。纺车声声,日夜流响,那便是我对你千万遍永不厌倦的叮咛。
最后,愿你工作顺遂,身体康健,万事称心!亦祝你们在上海,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爱你的爸爸
2020年1月12日写于武陵源
作者简介:胡少丛,男,土家族,中共党员,最初在武陵源民族中学任语文教师,后来改行当公务员。历任武陵源区委宣传部新闻干事、武陵源区文明办主任、武陵源区文联主席(兼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武陵源区政协提案和委员学习联络委主任等职,现任武陵源区政协办四级调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11期学员,著有文学作品《铭记武陵源》《诗意旅程》《梦萦三千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