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奇人】
冯剑岳:开发“生命火种”硒事业的人
●原创 吴万哲 西府新传奇
一个热心朋友给我推荐了个“西府奇人”冯剑岳。说他原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多年在富硒农产品技术研究推广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过“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退休后更是不遗余力,开公司,搞研究,致力硒事业。
听到“硒事业”几个字,我便来了兴趣。我知道,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具有“抗氧化、活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安医科大学教授殷培璞在我的家乡麟游防治地方病时,就提出过“服硒、吃杂、改水、讲卫生”的9字方针,令患者服用少量硒药片,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当时殷教授讲,硒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而中国又是个缺硒国家,补硒便成了一项令人体健康重要的事,可不知为什么毛时代就提倡的事后来却没能坚持。如今却有人在扎实推进这个事业,难道不令人欣喜吗?
容先生还给我发来一张照片,冯先生穿着新潮的花格衫子,却留着古代关公大胡子。这张照片,更激起我无尽的好奇心,于是便风风火火前去采访。
一
冯剑岳生于1963年10月,陕西扶风午井九家村人。1970年开始上学,1980年高中毕业一举考上西北农学院,学习植保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陕西省延安市农业学校,当了一名专业教师。他的愿望是做一个像牛顿、巴斯德那样的精通多学科的科学家,可延安当时植被非常少,想采集一点标本也难上加难,便心一横申请调回宝鸡,继续到宝鸡农业学校当教师。
大秦岭被称为“世界植物宝库”。他在教好书的同时,礼拜天、节假日、寒暑假,或独自,或带学生,一头扎进大山,采集标本,从事植物生长、进化、变异等研究。20多年时间里,他采集各类植物标本1600多种,其中有100多种属秦岭首次发现的植物,目前流行的各类教科书中竟然没有记载。他将这些标本分类保护,无偿交给学校,建成了植物保护实验室。还深入宝鸡各县区田间地头,采集各种农作物、瓜菜果树等标本,又建起了农作物保护实验室,用以方便教学。那些年,他常常早出晚归,爬沟溜渠,忍饥挨饿,衣服常被挂烂,脚腿被戳伤,吃尽苦头,但却无怨无悔。他曾建议学校将他辛辛苦苦采集来的标本建设一座展馆,既利教学,有利大秦岭植物保护,可却遭拒,后来那些浸渍他汗水和心血的标本也损毁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他心中一个痛。
农校有土地试验田,许多老师怕下地,他却嗜田如命,常常夏顶烈日,秋抵冷风,泡在农田里,亲手栽种试验各种农作物。几十年间,他不求当官,不争评职称,鲜问政事,甘愿做一名普通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植物保护、农作物、蔬菜果树病虫害防治、药用植物栽培、生物统计、微生物、小麦育种等领域不断研究与求索,在多个领域取得可喜成绩。特别在药用植物栽培等方面成绩显著,指导全市县区栽种各类药材4万多亩,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科普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二
说起他的“硒研究”,还是2012年前后的事,那些年他常听到他的同事、同学、学生,三四十岁、四五十岁,或英年猝死,或患各种各样的癌症、糖尿病的消息,这些现象引起他的深度思考和研究。他是学植物保护的,经过深入研究,他突然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严重缺硒有关。
资料显示,硒元素被誉为“生命的火种”,亦被称为“防癌之王”,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然而我国却是一个硒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摄入50至250微克的硒,以确保人体所需,而最低摄入量不得少于40微克,我国却有22个省份的居民每日摄入的硒量不足5微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0.2微克。一旦人体长期处于缺硒状态,将面临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我国在90年代提出全民补硒战略,但却未能很好实施,而且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开发的补硒产品往往价昂、量少,服用不能普及大多人。2013年5月17日,国家启动了首个“全民补硒日”活动,主题为“科学定量补硒,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他看到这一消息时非常激动,于是便全身心投入“硒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他要用自己所学特长,开发全新的硒产品,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他租赁了学校一位教师的闲置房,当作他的研究室,日夜工作,最后提出,通过营养液、肥料等将硒元素融入最常见的瓜果粮菜中,让人们通过正常饮食便可方便补硒的理论。他这一理论很快受到许多专家的支持。他又马上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发出了富硒营养液、富硒肥料、富硒食醋、多种富硒农产品、富硒酒等产品,利用自己市农校教师的身份、全国科普带头人的名号,与千阳、陇县等地联系,通过种子、叶面喷肥等办法,种植富硒小麦、苹果,请有关专业机构检测,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将产品推向社会,让更多人受益。
三
据科学家研究,人体缺硒会直接产生50多种疾病,而间接更会导致500多种疾病。大量实践证明,补硒会有效预防和减少癌症、糖尿病、“三高”等疾病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了,但推广应用、被大多人接受却很艰难。他便像慈善家一样向亲戚、朋友赠送,等许多人偿到甜头,这才开始购买。
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母亲患了癌症,开始产品送到口边也不吃。后来放疗化疗痛苦得不行,使被迫服用起来。连续服用3年,效果良好,如今89岁,身体还越来越棒。村人得知,都争相向他要,他也乐意白送。附近一理发店,他去理发,发现几位店员精神不佳,方知给人染发本要戴手套,她们怕麻烦,造成化学药品严重中毒,他推荐服用,几月后气色大变,精神饱满。岐山一老人,秃顶多年,吃一个月后长出一枝枝黑发。一女长期睡不着觉,吃后睡眠改变。冯家山一位村主任,外甥患结肠癌,肿瘤12.8公分大,宝鸡、西安各大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在放疗期间不断消瘦,吃他产品一个多月,肿瘤小到3.5公分,坚持半年,一复查一个癌细胞也没有了,放疗结束体重还增加了10斤。安徽一老板不相信,特意跑到患者家考察,后才买产品,服后效果良好。
近年,他以服务“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立足富硒功能农业,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发了富硒叶面肥料,积极开展“富硒小麦”富硒苹果”“富硒猕猴桃”等技术推广。还开发了“富硒白酒”“富硒醋”“富硒酱油”等产品,让富硒农产品卖出好价钱,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在2023年举行的“深圳西雅国际食品展”上,千阳“富硒华硕苹果”被隆重推荐,一只苹果卖出了20元的高价。
近年他先后为农户捐赠富硒叶面肥产品累计300多万元,在延安、汉中等地示范推广富硒农产品栽培技术2000多亩,在宝鸡地区推广4000多亩,帮助农民增收750多万元。他将富硒技术服务收益兑换成农用富硒营养品,将价值250多万的富硒营养液捐赠给宝鸡、延安、渭南、汉中等地村民,推广富硒农产品技术应用面积1.4万余亩,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造福更多人民群众。
四
冯剑岳是个多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人。他擅长摄影,最早办起影响巨大的“炎黄摄影网站”,多年担任宝鸡摄影协会会长。好收藏,收藏有300多架不同时代的照相机。好根雕,在钻大秦岭山时发现许多树根、朽木,经他妙手加工,便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好研究,他培育的小麦良种麦穗达一拃多长。他热爱学习,多年坚持阅读、抄写马恩、毛泽东著作。曾将学校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认真抄写一遍。研究、工作中每遇困难,在《毛泽东选集》中找方法。我采访他时看到他正用毛笔在认真抄写精装四卷本《毛选》,已抄写到750页,正抄写《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形势与任务》。他说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瓶径,哪个企业有兴趣,按照毛泽东此文精神去做,保证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他告诉我,要努力让富硒农业撑起乡村振兴新希望。他认为硒事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首先要抓好人才培养。他设想要办两个大学,一是硒产业大学,专招农村贫困地区的高中毕业生,不用考试,如毛时代一样采取县乡镇村四级推荐,不唯分数,人品第一,毕业后全部安排硒产业链做研发和推广工作。二是创办乡村振兴大学,以推广发展硒事业、硒产品为中心,辐射乡村各个方面,采用同样办法招生,前者走硒事业上游,后者走硒事业农村端,加大加长硒事业产业链,让在全民补硒、强壮我中华民族体魄的同时,以农村经济为杠杆,撬动日益萧条和荒芜了的农村,引导人员回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弥补年近农村发展短板,走城乡一体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为此,2017年,他将自己房子抵押贷款,融资成立了陕西炎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科研型人才走向经营型,可却因他是个知识型、文人型管理者,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他说,他通过技术转让也挣了些钱,但为推广硒事业,为让更多人认识、受益硒产品,全将产品免费赠送了出去。他是个学者型企业家,会研发,手中产品工艺技术无数,却缺乏经营、推广手段。许多不法商人看到硒产业市场广阔,便想与他合作,外地一女老板还曾想出资上亿,想与他合作,可他一听双方理念不同,便一口拒绝。他想让人们每天只花一毛钱,便能补得起硒,但却往往受到人们误解与黑心商人的嘲讽。他亟待爱心企业家的合作,让这一利国利民的研究发明普惠更多的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他的人生左右铭。他的办公室高悬了他亲手抄写的毛伟人的著作《纪念白球恩》和《愚公移山》等,他说,这是他一切工作和事业行为的准则与指南。
在我采访结束时,来了几位小老板,有人谈开发“富硒面皮”,有人要开发“富硒药材”,还有人想种植“富硒小麦”,有个美女突然提出她要搞一个“富硒搅团宴”……我忙赞说,如果开发了,我第一个来吃,保证很火!
硒被誉为“人体清道夫”“生命的火种”,硒事业更是朝阳产业,愿冯剑岳的硒事业越做越大,给更多的人们带来健康、幸福!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一级编剧、高级政工师职称。陕西作协、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做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主编纪实文学《奔梦》《人间正道谱春秋》《风韵》、散文集《硕果满枝》等。编剧拍摄电影《秦火》《吕建江》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30余部,栏目剧100余个。报告文学、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万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30万字《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凤酒人生》等。电影《秦火》《吕建江》、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秦岭文艺奖”。近年有独创优秀人物宣传品牌“西府奇人”,被誉为“宝鸡文化新现象”。电话、微信:1589107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