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妁″字
文/ 丹 舟
“妁”,与"烁″、"硕″同音。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低,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词语和姓氏中。
“妁”字核心的含义(或称本义)是指"媒人″,特指"女方的媒人"或"撮合婚姻的中间人″。
它通常与“媒”字连用,组成固定词语 “媒妁”。
媒妁:泛指婚姻介绍人、媒人。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媒”和“妁”有所分工(一说“男曰媒,女曰妁”;一说“谋合二姓曰媒,斟酌二姓曰妁”),但后来合称泛指一切媒人。常用词语:"媒妁之言″。这是“妁”字最常出现的语境。
媒妁之言:指由媒人撮合、传达的关于婚姻的意见或约定。这个词组常与 “父母之命”连用,构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含义是形容旧时婚姻完全由父母做主、经媒人介绍而成,当事人(尤其是女子)没有自主选择权。它代表了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核心特征。
这个概念在儒家经典中被强调,如《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妁″的另一个含义是姓氏,是一个罕見的姓氏。
总之,“妁”字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就是“媒妁”这个词的一部分,意思是“媒人”。 如果你遇到这个字,十有八九是在“媒妁”或“媒妁之言”里看到的。若在别处看到,那肯定是用错了。
(2025年6月14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