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作者:憨子
提要:
在本章里,老子告诉人们走向成功的基本途径,这就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做事方法。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③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个句式中前面的为、事、味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分别是从事于、从事于、品味于。后面的为、事、味依然是名词。 ②、大小多少:这里的大、多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大小,使小增大,多少使少增多。 ③、兴起。 ④、不为大:不自以为大。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小可以发展为大,少可以增加为多。像以德报怨这类问题,解决困难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的事业要从目前的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人始终不贪图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人总是重视困难,所以他终究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住他。
【解读】
上一章老子告诉人们,“拱璧驷马”不如授人以道的道理,本章接着告诉执政者按照道的要求如何具体的顺应自然,处理政务,也相应的从大与小、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出发,教给人们“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成功途径。
本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说明按照“道”应该如何以“清静无为”的方法处理政务。这就是: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情,把恬淡无味当作有滋有味去做。这就是说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有所作为,时机不成熟就不要妄生事端,等待时机成熟了再去顺势而为;以事情自身的是非曲直去处理事情,不要滋事生非;把平淡无味的防范工作当做事情已经发生的有味去做,防患于未然。
第二层次告诉人们大小难易的辩证关系,从而正确的解决老大、难问题。老子说:大是由小发展而来,多是由少积累而来。所以处理问题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的理想要从目前的细微处做起。解决天下任何难事,都必须从最简易的地方做起;完成天下任何大的功业,都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这就是聪明有“道”的智者始终不贪图大事业却能做成大事业的原因。
第三个层次,老子以一个社会现实继续说明他的观点。现实中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不是说他们不愿意兑现,而是他们把事情看的太容易,结果在实际中势必遭受很多困难而无法实现。因此,懂道的聪明人总是很重视困难,不断地一步一步的解决困难,所以终究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住他。
将本章的中心意思概括为修身治国的方法论,这就是:“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说到“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我们不能不说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无不是依靠老子的这一思想取得最后胜利的。例如兵仙韩信指挥的楚汉战争,他避开最强大的霸王项羽的楚军,先行剿灭了赵、魏、燕、韩、齐等力量较弱的分裂势力,使霸王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最后在垓下一战歼灭,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同样是运用“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思想,他为刘备制定总体战略,明确提出对曹操、孙权两大强敌“诚不可与争锋”,而是让刘备夺取力量弱小的益州刘璋,主张在经营好蜀地的基础上,“待中原有变”,也就是发生内乱力量削弱的时候从荆州、汉中两地同时出击中原。在后来失去荆州支撑之后,他袭击曹魏,断然拒绝采用魏延的所谓“子午谷奇谋”,兵峰都指向远离长安的祁山,其原因依然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将“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思想在军事上做得淋漓尽致的是毛泽东,他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核心就是避开与强敌的正面作战,而是按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灵活机动的歼灭小股敌人,集小胜为大胜。他将自己的这一战略思想写成一幅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中共正是利用他的游击战略思想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军事斗争是如此,人生做事,实现目标也是如此,俗话说的“老汉吃柿子,专捡软的捏”就是“图难于易”的通俗说法;“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就是“为大于细”的通俗说法。笔者曾与一个省级示范高中的校长闲谈,问其为什么能长期保持高考升学率90%的秘密武器,他笑了,说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做了现在的校长们不屑于做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做到低档题一分不丢,中档题力争满分。对中低档题能够拿高分的教师重奖,对中低档题失分较多,但高档题却把分数补上来的教师不奖。我问为什么这样呢?他说:高档难题都是由抵挡小题构成的,实际中能拿下中低档题的学生高档难题也都能啃下来。重视得分更多的高档难题而忽视中低档题就是南辕北辙,往往出了大力却没有效果。
我想了想,这校长说的还真是这个理,这就是实践中的“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你说呢?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型教师,曾任陕西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专业委员,现任《检察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咸阳秦韵诗文学会会长。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以及多种教辅读物。主编出版《坡刘村志》、《咸阳人》两部百万言方志以及《草根憨语》等书,有《生死孽缘》、《儿媳要嫁前公公》等中短篇小说,《两个肉夹馍》《屈原的冤屈》《明主怎样变为蠢猪》等多种散文在《检察文学》、《白鹭文刊》以及《人民网》等著名网站发表。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