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穹顶下的慎独者
潍坊一中 崔志亮
今年中考期间,我初次踏入学校总监控室,西墙整面巨屏如苍天之眼俯视校园每一角落,办公桌上十四台显示器织成天网,将考场一举一动尽收其中。科技森严得令人心悸,我不禁暗思:古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敬畏,是否已被我们今日“举头三尺有监控”的电子穹顶所悄然置换?
这无处不在的电子穹顶,俨然已是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公安邵警官一语道破天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监控不仅以无言的威慑力压制犯罪暗流,更为破案提供了坚实证据链,让道高一尺终能降伏魔高一丈。遥想昔日孟尝君门客的鸡鸣狗盗能轻易得手,倘若有此“电子穹顶”笼罩,历史剧本恐怕早已改写。科技编织的秩序之网,是对古时仅凭神明威慑与个体慎独单薄力量的深刻超越,它已成为社会安宁的无声守护神。
然而当科技之眼穿堂入室,竟直抵卧榻之侧时,一种新的恐慌便从人性深处浮起。那位老友的愤懑正是警世之声:儿子家中为观察孙子而遍设监控,甚至老人卧室亦不得幸免。这岂非将“不欺暗室”的千古箴言异化为赤裸裸的窥视?《礼记》有言:“君子慎独”,其真谛在于无人监督处的自我持守。当监控连灵魂安憩的角落也不放过,暗室中那点珍贵的尊严与私密便如烛火般熄灭在数字洪流里——如此“穹顶”,俨然是覆盖心灵的冰冷牢笼。
更令人忧心的是科技这柄双刃剑在切割现实时映出的寒光。子贡在汉阴遇见的抱瓮灌园老人,面对高效省力的机械汲水之策,老人以“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为耻而拒绝。这古老寓言竟如先知般预见今日困境:当技术浸透生命每个角落,“机心”亦如影随形。心怀叵测者利用高科技频频作案,昔日“神明”在人心深处设置的道德屏障,在精妙算法与代码面前竟显得如此脆弱。这正如老子所忧:“智慧出,有大伪”,技术推演出的“机心”反噬,已然成为文明前行的巨大阴影。
科技本身并无原罪,关键在人心如何驾驭。杨震于暮夜中拒收王密赠金时凛然道出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正是未被技术侵蚀的纯粹慎独精神,其光芒穿透千年。科技与伦理并非零和博弈,我们既需以制度创新为“电子穹顶”划定边界,防止其化为《1984》中无所不窥的“老大哥”;更要让人文精神如春风化雨,滋养出杨震般在“暗室”中自觉自律的灵魂。
在科技之眼密布如繁星的当下,“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古训不应消亡,而需被赋予时代精义:那“神明”既是电子穹顶维持的公共秩序,更是我们心中如杨震所坚守、子贡所理解的自律明灯。唯有在制度堤岸与人文河流的合力滋养下,科技之树才能结出纯粹的善果,而非在“机心”蔓草中迷失方向。
当摄像头如星辰般悬于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我们更需在灵魂深处点亮一盏不灭的心灯。唯有让制度铁规约束那电子之眼不可逾越的边界,更让千年慎独精神化为内心的“第二重穹顶”,科技的光辉才能驱散人性暗角而不灼伤生命尊严——此即人类在电子苍穹下得以诗意栖居的终极密码。
2025.06.13.亥时于虞河左岸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