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好的自己
潍坊一中 崔志亮
每一天,永远都是崭新的。无论是在奋斗职场里,或是在展开的书卷里,或是在行走的旅途中,每一天,也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晨光如薄纱温柔覆上窗棂,昨日的喧嚣与情绪便如朝露般倏忽蒸腾,无影无踪了。新日复新日,我们如朝圣者启程,向着那“更好的自己”的微光前行——那微光并非终点,而是我们不断擦拭心镜的途中,自身所映照出的明澈倒影。
工作场域,恰是那通往更高自我的第一道阶梯。昨日的经验,今日已沉淀为脚下基石;昨日的失误,更如磨刀石般砥砺出今日谨慎的锋芒。记得初入职场时,曾因一个数字的疏忽而让整个报告蒙尘,羞愧如针芒在背。然而正是那针芒刺醒了混沌,使我对细节生出近乎神圣的敬畏。赫拉克利特曾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那昨日的河水早已奔流远去,而今日的我已能稳立于新岸之上,于工作的急流中持桨沉着,进退有度。当领导赞许的目光与同事无声的肯定悄然投来时,我恍然发现:原来那“更好的自己”,正是在昨日跌倒处悄然爬起,更挺拔、更坚实的身影。
书页翻动,字里行间便如一面面明镜,照见内心深谷。文学之镜,照出灵魂的千沟万壑,也映出我们渴望抵达的更高峰峦。《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岂止是哀思?那柳丝牵引着我们触摸人性最初的悲喜;《离骚》中屈原驭龙遨游天际,那种突破凡俗的浪漫精神,又怎能不令在尘世泥泞中挣扎的我们心向往之?读《老人与海》,桑提亚哥在苍茫大海中与命运搏斗的孤影,让疲惫的血液重新燃起不屈的火焰;而《月亮与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为艺术燃烧生命的选择,则如一道冷光,照见我们心中理想与现实纠缠不休的永恒战场。书籍为我们开启的不是一扇窗,而是一重重门,门后是无数灵魂的风景,我们于其间穿行,遇见那个被尘封或尚未觉察的自己——那便是阅读所赠予的、在他人灵魂风景中辨认自身轮廓的奇妙旅程。
若说书卷是通往内心的幽径,那么行旅便是将心魂拓印在广袤天地的壮阔画卷。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非为山水本身,实是人在浩大面前灵魂也随之舒展。立于西安兵马俑军阵前,那穿越两千年的肃穆与威仪如巨浪拍打心岸,历史深处传来的鼓角争鸣,使渺小的个体生命瞬间接通了民族的磅礴血脉。登临居庸关长城,城墙如苍龙蜿蜒于群山之脊,极目远眺,天地无垠。那一刻,胸中块垒尽化云烟飘散,唯余开阔气象。行走间,我们与山川对话,与历史共振——行者的眼界被天地撑开,灵魂的尺度被宇宙衡量,一个更为宏阔的“我”便在此间悄然萌生、苏醒。
每当夕阳熔金,将一天的喧嚣与光影沉淀为厚重暮色,我们或可自问:今日之我,可曾比昨日之我更近一步?这“更好”并非一个凝固的终点,而是一种不息向前的姿态,在工作的阶梯上步步踏实,在书页的明镜里辨认本真,在行走的壮阔中扩展生命。
晨昏轮回之间,生命如一条不倦的河流,在每一刻都卷着昨日的泥沙奔向明日更清澈的深处。那“更好的自己”从来不是静止的雕像,而是我们以每个当下为刻刀,在时间之岩上持续凿刻的生动容颜——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次掩卷长思,每一次行至水穷,皆是凿痕的闪光。
等到新的一天再度如约而至,愿我们始终怀揣这份凿刻的勇气:因为那“更好的自己”,不在远方某个驿站静候,而就在此刻不断更新、不断趋向光明的行动本身。
2025.06.12.于虞河左岸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