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退休的闲人
侯法银/散文
其实,一个退休的人,真的就像一朵闲云,既不承雨,又不为风所迫,游来荡去,让心在漫悠消闲中~从容淡定而精进。他们还像一只野鹤,虽未居山林,也未能食花饮露,但可每日随心所欲,自由来往,既没了被饲养的苦痛,也没有互惨的忧愁和争斗的狂心。
其实对于退休的闲人,仅是指没有任何被权利管控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待你,最应该懂得的是自己。若把自己当成了闲人,自然就会有几分轻松,也少了许多尴尬和虚荣的应酬。人生就是这样,不同阶段的自我定位,很重要。位定好了,好多事儿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读书。一个退休的人,最该读的书,是用闲心阅读一些增智、增品、养性、养心而能健康长寿的书。即使轻描淡写的写几句心得,或曰灵性诗韵,就足以让饱经苍桑的心肌祛除凡尘。工具书无需再读,消闲书无益身心,读起来劳神累心。对于已不再兼任政-企职务的闲人,从修身养性角度,勤动笔或许会妙趣横生、愉悦身心。
若谈喝酒,对于一个退休的人,一般喝的都是闲酒。若偶而参与社会活动,再也不会豪爽狂饮。喝闲酒轻松,若再能品出个原汁原味,才算闲而有趣、饮而益寿,否则就是自损。若遇知交而少饮,那喝进去的就是真诚与激情,即使吐了,吐出去的也一定是推心置腹的辛酸与苦尘。能有闲心、闲情、闲时、慢条斯理、有滋有味品酒的人,也许能品出人品,也一定见得真功夫,一搭眼,就能品出人生最真实的道心···
还有闲时唠嗑。一个退休的人,唠嗑,也一定唠的是闲磕。太沉重的话题,已不再符合这把年纪,像嚼甘蔗一样唠过去,像数家珍一样唠朋友,像看云观潮一样唠时事,最有趣的也许是花落凡尘、过往烟云。是非胸中有,曲直何须论?到了耳顺的年纪,不争不吵不辩论,让耳朵汲取更多的营养,去滋润那【君】主之心。
若还想做点事、增值几分?但对于一个退休的人,要做的事不再为生计,更多的则是闲事、旁论。离开了椅子的捆绑,不再被动,不再无奈,不再身不由己,不再身心难分。没了职业责任、能量的挥发,凭的是那份觉醒之心。抉择权全部回归了自我,自己成了自己全方位、全天候的主人。此时要做能做的事,大都与健身悦心相关,甚或悟点生命科学,多一点慈善友爱之心。当然,“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是最高标准 。
凭闲时闲身,做点温暖人心的闲事,自然就多几分阳光与喜悦之心。能有闲时、闲心、闲力做善事的人,这种富有,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价值!是一种岁月润滑剂!是一种优于人心而生的道心…
人生能得几时闲?闲,既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生存理念,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作为一个退休的人,真正要做个闲人,且闲得恰到好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妙入道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难在哪儿?难在“人不知而不愠”之心。
圣人在《大学》开篇就说了,万事成在心定,心定则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静方能入禅道,心定才得天地宽。心定了,一切的一切便有了定力,做闲人也有了根基。根牢了,枝叶便蓬勃伸张,或许还能结出许多秋果···
在物欲横流、心浮气躁的当下,心如果依然漂着、浮着、悬着,依然被功名利禄勾引着,依然被那些有形无形的欲望缰锁捆绑着,人只能在世俗潮流的汹涌中,随波逐流,丢失自我,丢失生命中那份最可珍贵的、从从容容的气定神闲,丢失了代表生命的天性与灵慧。心的根丢了,人生便将苦海无边。
人生在世,不管哪个年纪的人,都要活得应时、应季、应节气,如同这一年四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夏秋都忙过了,60多岁后该冬藏了,你再乱忙一通,既乱了节令,也乱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易经》早就明晰的【与四时合其德】的自然养生。
心,一直以来最急切的期望和苦苦求索,便是轻松舒展与自由存续。都退休了,都这把年纪了,生命已无奈地吟咏着夕阳和晚晴,抒发着多采的霞光,照亮着还未觉醒者的心。
退休了,即是你曾是官人、军人、工人,真该慰籍一下自己的心。或曰曾是专家、老师,也许使命在身,但也应该自觉地做个有价值的闲人,用闲时、闲力、闲情,或曰凝聚的智慧,好好陪陪勤奋不息的心。陪心读书,陪心聊天,陪心听听音乐,陪心看山看水看斜阳,陪心一起牵着手,慢悠悠地,逛逛公园,晒晒太阳,陪心和各类好人、最好是同频同道者在一起,去传递温暖、播种阳光,温暖尚待入春的灵魂···
做个闲人,说到底,让历经沧桑、久已疲惫的心,在夕阳的辉映中,伴漫天晚霞,道法自然,尽享生命无限愉悦与欢欣,但愿每位退休的人,都五福临门。
挚诚、真心祈愿做个以道而行的闲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