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万里航,慈利人,武陵源区智游天下网络科技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生于1997年。现外派于张家界驻上海办事处。
在慈利蜿蜒的山道间,在云雾缭绕的乡村里,父亲开启了他的人生篇章。那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与便利,有的只是泥泞的乡道,黄土坯的矮房,以及村民们为山下田间的身影。父亲出生在这样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里,家里兄弟姐妹数个,那是曾经饭都快吃不起的日子。
儿时听父亲讲述老家的故事,那些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清晨,打鸣的公鸡后,整个村里渐渐苏醒,父亲兄妹们早早地起床,帮着家里干农活。上山砍柴时,他小小的肩膀扛起沉重的木柴,脚步却异常坚定;下田插秧时,嫩绿的秧苗在他手中整齐排列,他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响水洞里涓涓的水,就像整个家族温热绵延的血脉,流淌。尽管生活艰苦,但父亲从未抱怨,反而在劳作之余,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煤油灯下,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成为了村里夜晚最温暖的画面。凭借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父亲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的村里,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父亲带着全村人的期望,走出了慈利的大山,踏上了武汉。鲜少听父亲说大学的日子,只记得提过当年文广叔在当年慈利挺传奇的,上大学那会儿就有商业头脑,带着父亲几个老乡在绿皮车上学刘皇叔,卖席贩履的改善伙食。后来有一天,看聂阿姨发了一张她丈夫和父亲在武汉的合影,也是曾经的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的样子。
再后来,父亲毕业进入了政府岗位。在这里,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工作中的父亲,始终秉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无论是琐碎的日常事务,还是复杂艰巨的任务,他都全力以赴。他常说,自己手中的工作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岗位上,他经历过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为了一份政策、一个难题,他反复研究、多方协调;我想他也曾面对过各种诱惑,但又好像坚守着他自己的那条道,袖里藏着他自己的那阵风。待我参加工作后,父亲一直叮嘱我,公司是公家的,钱也是公家的,权力是公家给的,尽忠职守和良心底线是自己的。这话我记了六年,也努力做了六年。当时听来,还觉得父亲过于清高罢了,直到有回,暴雨和雷霆就好像是谁违了誓一般,天黑压压的,我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怕是要喝酒便打了个车。不记得父亲来电说了什么,跑车的司机倒是给我一惊。他问我父亲是否任职于人社局,我当时想了想有点不知所措,谁知道他想干嘛。他说妻子在工地受伤残疾,是父亲几人去要的赔偿,帮了他一家人。这倒让我哑然。车到点,我匆匆付了车费,司机追下车退我钱。那一刻父亲在我心中是高大的。尽力去帮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岗位赋予你的权力。 可能未来,这句话,我会告诉我的儿子女儿,再把这句话传下去。权当是家训第一条吧。
在家里,父亲像是我宿敌,长期的争吵让我不想回家,也不想跟父亲聊天,总觉得父亲站在上面俯视着我,而我,处处都错,这可能是中国式父母的通病吧。写这篇,且称为文章的稿件时,脑海里忽然涌现了很多碎片式的画面。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忙,我也算是吃百家饭了,姨妈家寄宿一段时间,外婆家又度过一段时间,有时好像总想不起父母的样子,总把姨妈姨夫当成家长。可虽然工作繁忙,但父亲又好像从未缺席我成长的时刻。记得几岁的时候,我和表哥在外婆家住,那时候老外婆还在,在院子中间拿着一把铁锯锯柴,我懵懵懂懂的跑去帮忙,也记不清是老外婆年纪大了,还是我调皮,只记得家人们说我食指分开,白色的棉袄染红了血。后来,也不记得父亲是怎么从没桥没路的地方赶来,接上我回区里。我依稀记得父亲脸上的愧意。再后来长大,好勇斗狠转了学,父亲每天下班从区里开车赶到慈利接我放学,那时父亲的疲惫,好像我感觉到他老了,有那么一瞬间,我自责和羞耻,但是也就那一刻而已。再后来,父亲就好像我床头的闹铃,喊我起床上班,喊我下楼吃饭,每天叨叨的,是工作态度;每天唠唠的,是锻炼身体。等我来了上海工作,可算是清净了,每天微信上满是,少喝酒多看书,你要锻炼身体,你要充实自己,你要自我提高。一边写这篇文章,一边回想着一个小时前跟父亲的争吵,一边有些许的感性,罢了,是我父亲,我大度点原谅他。
父亲即将退休,回顾他的一生,勤劳朴实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他热爱生活,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在闲暇时种种花草,侍弄菜园,经常提溜着我们家宏图出去遛弯儿。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欢独处,可这些年除了家,就是办公室,鲜少的社交也让我越来越不理解父亲。他也热爱工作,在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说刘备装,能装一辈子的,那也是汉昭烈帝了。
父亲就像三千奇峰的大山,入于茫茫之间又好像别具一格,给予我依靠和坚实的臂膀;又像八百秀水的溪流,藏于泯泯之中又好像水滴石穿,滋润着身边人的心田。以父亲为镜,照的是衣冠,也是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对责任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