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温情的秋月正红读书会特刊捐赠仪式
姚红霞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2025年5月30日下午14:30,上海路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二楼墨香与爱意交织,由淮安市著名主持人华中老师主持的秋月正红读书会向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赠送300份《秋月正红读书会特刊》的仪式暖心举行,一场以报纸传递希望、用爱心点亮未来的公益行动拉开帷幕。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中,华中老师凭借卓越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创作功底,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参加此次活动的所有代表纷纷向华中老师送上热烈祝贺,现场洋溢着喜悦与赞叹。活动中,华中老师凭借专业素养与沉稳大气的台风,让整场仪式庄重而不失温情。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在公益之路上同样步履不停。身兼中华骄傲之星、中国爱心人物、爱心大使、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助力中国梦最美基层榜样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 ,这些都是他多年来投身公益事业的有力见证。他先后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学无助的儿童发动过上百场爱心慈善募捐活动,捐款数额达百万元。他常说:“公益不是一时的善举,而是长久的坚持,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一丝改变,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秋月正红读书会会长姚红霞老师率先分享心路历程。作为拥有十几年公益经历的资深志愿者,同时也是江苏省清江中学英语老师、班主任,她平日里工作繁忙,却依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投身公益事业。她深情说道:“爱是一切的答案,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帮助困境儿童、为他们的成长赋能,是一件难而正确、意义非凡的事。”这份跨越山海的共情与担当,正如鲁迅笔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胸怀,将现场氛围推向温暖的起点。
活动现场,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的发起人范利军同志,娓娓道来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的缘起。他在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学习阳明心学期间,结识了李建波团长。李建波团长同时也是济南手拉手困境儿童关爱中心的团长,多年来致力于帮扶困境儿童。在一次学习交流中,范利军同志了解到临沂徐军团长历时7年,带领8000多名志愿者,帮助了临沂5000多名困境儿童,实现了临沂动态无孤,这份坚守与付出深深感染了他。深受触动的他发心成立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决心将这份大爱在淮安延续,为当地困境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常务副团长宋传勇先生,在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堪称领军人物。公众号推出的困境儿童关爱活动,基本都由宋团带队,扎实推进、逐一落实的。他表示此次特刊捐赠活动意义重大,代表市团向支持活动的爱心人士表达诚挚感谢,并承诺会充分利用好这一期特刊报纸,大力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为更多困境儿童的成长提供助力。“每一份特刊都承载着爱心与期望,我们定将这份善意转化为帮助孩子们的切实行动。”宋传勇坚定地说道。
活动现场,精神矍铄的杨义春杨老如约而至。杨老现年95岁,著作颇丰,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轶事选编》《历史上的今天》《淮阴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百首诗词祭伟人》《耕夫诗文选》《启功、杨义春双人集》《灰墩杨氏族谱》(续修)《稼穑斋诗文选》等。得知此次特刊赠送活动,杨老欣然报名,并赋诗一首:
贺读书会特刊赠送活动圆满成功
群友读书聚一堂,
特刊赠送喜洋洋。
欣挥椽笔书情义,
倾尽肝肠育栋梁。
大展宏图兴大业,
人民至上享康庄。
党恩不忘同圆梦,
使命担当赴远航。
这首诗不仅饱含着对活动的美好祝愿,更彰显出杨老以文化育人、心系公益的情怀。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授予他“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称号,并受邀赴京出席表彰大会暨国庆65周年庆典 。他还先后获评“淮安市道德模范”“淮安好人”“新时代淮安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 。2016年,杨义春、周发玉夫妇获评“淮安市十佳缘分夫妻”“淮安市最具亲和力夫妻” 。其家庭先后荣获“市级创卫标兵户”“淮安市书香家庭”“江苏省五好家庭”等荣誉。2011年5月5日,《淮安日报》发表记者叶列采写的专文《淮安文化名人——杨义春》 ;2016年2月21日,《淮海晚报》发表李辉采写的专文《情倾文史 诗铸夕阳》,全面介绍了他在地方文史、诗词创作等方面的成就。
作为读书会发起人之一,杨老始终秉持低碳出行理念,此次依旧选择乘坐公交车奔赴活动现场。“每一场活动都是传递温暖的契机。”杨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泰戈尔笔下“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爱境界,也以风雨无阻的坚持,成为众人心中的公益榜样。
同为发起人的吴玉山吴老,1943年出生于淮安市清江浦区,现年82岁。1958年进清江蛋品厂工作,1961年应征入伍,1965年退伍后分配到清江棉纺织厂工作,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从江苏金凤集团分厂厂长位上退休,光荣在党58年 。退休后,他热心社会服务事业,先后兼任市政协文史委特聘文史委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市名人研究会理事、秋月正红读书会会长、秋月正红俱乐部会长等十多个社会职务 。近年来,在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余篇,诗词300多首,名人传记20余篇 。吴玉山先生积极服务社会,热心公益,传播正能量,得到市、区相关部门及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党员之星”“淮安好人”“时尚老人”“优秀志愿者”“十大老有所为明星”“最美身边人”“爱国公益人物”“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共和国最美建设者”等各类荣誉130多项 。
吴老与已故妻子携手一生,二人省吃俭用,将生活的结余化作点滴善意融入公益事业。“为人民做好事”是他们从未动摇的初心。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吴老毅然上交10000元党费,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平日里,吴老默默扎根社区,为建陶舍村农家书屋一次次往返现场整理报纸,让墨香浸润乡村角落。妻子离世后,吴老依然坚守着二人共同的公益信念,他的行动,正是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承载着对妻子的怀念与对公益事业的执着。
活动现场,秋月正红读书会常务副会长王春广先生感慨分享,他曾为陶舍村农家书屋建设贡献力量。若不是他自报75岁高龄,众人皆以为他只有50多岁,岁月似乎并未在他热心公益的精气神上留下太多痕迹。贾益高先生谈及孙子辈时,满脸洋溢着自豪,说起外孙的优秀事迹更是如数家珍,言语间满是长辈的欣慰与骄傲。华中老师也在现场夸赞葛春媛女士在公益与个人成长路上的点滴进步,话语中满是鼓励与认可。值得一提的是,最美86路司机、中国三八红旗手张丽同志,还将自己的妈妈带到了活动现场,让这份公益之爱增添了温暖的亲情底色 。
活动中,苏北文艺副主编李海林老师的到来为现场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魅力。她深耕苏北文艺领域,创作的“烟雨红颜话民国——《民国漫步·那些奇女子》”系列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描绘民国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与绝代风华,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共鸣,成为文艺佳作典范。多年来,李海林老师不仅笔耕不辍,发表众多优质文艺作品,更积极投身文艺交流事业,全力打造特色文艺品牌,为苏北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谈及此次公益活动,她感慨道:“文艺的力量在于浸润心灵,而公益则让这份力量照进现实。”同时,李海林老师主动提出将联系担任校长的同学,探索教育资源与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融合路径,期望以文化滋养与教育帮扶为困境儿童点亮前行的道路。
清江浦区志愿服务队副团长孙习军老师也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日常,通过诵读经典、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注重知行合一,带领孩子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与智慧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在工作中,身为大学老师的他,也将公益理念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名担当志愿者,他更是以身作则,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现场,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清江浦区志愿服务队副团长孙习军等代表,以多年坚守诠释雨果所言“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的公益初心。张丽同志现场承诺积极参与志愿者培训,退休后持续投身公益;退休后扎根街道关工委的王兆亮老校长,同样以躬身力行印证着爱因斯坦“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的箴言。
一份份报纸凝聚智慧,一份份爱心传递温暖。从姚红霞老师的初心分享,到众人的爱心接力,此次捐赠仪式不仅是知识的馈赠,更是公益精神的传承。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秋月正红读书会捐赠特刊给咱们团队的活动现场,95岁高龄的杨义春杨老委托姚红霞向淮安市手拉手儿童关爱中心捐赠1000元爱心基金。这份跨越岁月的善意,彰显着杨老对公益事业始终如一的热忱与支持,让在场众人无不深受触动,纷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相信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守护下,困境儿童定能以报纸为舟、以关爱为帆,在成长的海洋中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吴玉山发言
杨义春现场向姚红霞会长捐款1000元
会场
一排左起:姚红霞 吴玉山 范利军 杨义春 宋传勇 丁华中 孙习军
二排左起:葛春媛 王慧珍 张 丽 李海林 贾益高 王春广 王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