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的校园里充满了探索生命奥秘的兴奋与好奇。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学堂秾秾科普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农业知识“种子”,为四(1)中队的队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宣讲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种子的神奇世界,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播撒热爱自然的种子。
在本次科普宣讲中,秾秾科普团队的成员李天瑞 、管雨馨、 刘益辰 、陈思涵化身科学引路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种子的微观王国。课堂上,孩子们睁大了求知的眼睛。
课堂上团队成员展示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种子——从芝麻般微小的到核桃般硕大的,从光滑圆润到带翅带钩的奇特种类,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种子形态的千变万化。借助清晰的图解,团队成员拆解了种子的内部结构,详细讲解了种皮的保护作用、胚根胚芽如何孕育新生命,以及胚乳或子叶作为“营养包”的关键角色。种子如何“旅行”安家?这一环节充满了惊叹。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模拟,揭示了种子随风远扬(如蒲公英)、随波逐流(如椰子)、借助动物“搭便车”(如苍耳粘附)或自力更生(如豆荚弹射)等令人拍案叫绝的传播智慧。
本次宣讲绝非单向灌输。秾秾科普团队的成员们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在趣味问答环节:“哪种种子能漂洋过海?”“种子哪部分最先破土而出?”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在思考和抢答中巩固了刚学到的知识。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仔细观察不同种子的细微结构,探索热情被极大点燃。
此次山东农大秾秾科普团队走进济南历山双语学校,是一次成功的“科普进校园”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拉近孩子们与农业科学的距离,在他们心中播下好奇、探索和热爱自然的种子。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我们深感科普工作的意义重大。
历山双语学校的老师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生命的密码和科学的启迪。此次宣讲,正是农大青年学子将知识化为力量,将科学的种子精心播撒进基础教育沃土的一次温暖实践,为培养未来的农业科技人才悄然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