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千钧:父亲未竟的叮咛
龚太银
《再回首》的曲调悄然响起,袅袅不绝的琴声如风拂过,轻轻触动心弦,刹那间,记忆深处那些沉潜的影像,便似被惊动的蝶群,纷纷扬扬从心底飞旋而出——最前头翩然而出的,竟是一个父亲驮着幼子踏雪前行的背影。
幼年时候,正月里天空刚蒙蒙亮,父亲便把我稳稳托举在他宽阔的肩膀之上,踏上了前往方铺村老姑娘家的雪路。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雪片无声飘落,父亲一步一个脚印踩在雪里,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高坐于父亲肩头,目光越过他厚实的肩背,望见前方雪路逶迤,远处村落里隐隐有炊烟升腾,便觉眼前天地是那么广阔,而自己离天也仿佛近了许多。父亲微微偏过头来,他的声音夹着霜气,带着几分粗重:“坐稳了,莫晃。”那口里呵出的白气,立刻消散在严寒之中,却在我心中氤氲出一点暖意来,暖得令人安稳。
那时节,父亲就是我脚下踏实的土地,是我目光可及的整个天空。
待我稍长些入了学堂,放学后每每急急朝家奔跑,只为赶上听那铿锵激越的样板戏。一次跑得急了,脚底一滑,狠狠摔倒在硬实的土路上,手腿肘顿时蹭破了皮,渗出血来,火辣辣地疼痛难忍。父亲闻声赶来,背起我朝家走,那宽厚脊背承托着我小小的身躯,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回到家中,父亲从墙角寻得半块旧土砖,在门槛上仔细地研磨成细粉,然后俯身蹲下,将粉末轻轻敷上我的伤口。父亲粗糙的手指沾着粉末,笨拙而小心翼翼地涂抹着,土砖粉末沾上伤口,起初如针扎般刺痛,接着一股奇异的清凉竟悄然弥漫开来,疼痛渐渐消融了。我抬眼望见父亲专注的神情,他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眉头微蹙,仿佛正以自己血肉之躯,分担着儿子皮肉之苦。
原来父亲就是那土砖磨成的药末,虽粗陋,却止住了我的疼痛,也悄然治愈了幼小心灵对伤痛的畏惧。
第二个全国高考日我名落孙山后考到村小学教民办,父亲这时候还在村里当干部,我感觉到全村1400多村民都很敬重父亲,事无巨细,只要是困难问题,各家各户的当家人都来找父亲,父亲似乎都能够让他们苦脸而来,舒眉而去。
2004年,父亲78岁,我在县理工中专当校长。那年,父亲不幸染上了癌症,是那种叫人难于启齿痛苦不堪的肛肠癌。
我深知父亲已经去日无多了,于是,便作了一趟深圳旅游的安排。在深圳,我们看了世界之窗和海上世界,还到海边逛了海滩。在海滩看清澈的海水时,父亲说:“伢儿,这是得坏了病,不然的话真想下去游游。”我知道父亲的游泳本领十分了得,听他介绍当年在汉口逃征兵时就是从江上逃脱的。从深圳回家时,我安排了乘坐飞机。
回家后,父亲逢人就说“现在死的得,海也看了,飞机也坐了”,我心里难受得无以言状:一个为党和人民工作了一生的农村干部,临终前的愿望竟然是看海和坐飞机!
父亲日渐消瘦下去。病榻之上,父亲那曾担起一家生计的宽厚肩背已然塌陷下去,显出嶙峋的轮廓;当年为我敷伤的手上青筋暴起,颤巍巍地伸出,握住我的手,说出最后一句完整的交代:“最近回勤点……”
父亲的手在我手中,枯瘦如冬日里瑟瑟的残枝。我重重地点了头,心口却蓦地一沉,仿佛被无声的铅块坠住了——这诺言,我竟终究没能好好兑现。
父亲最后的日子,我未能时时守候床前。待我接到噩耗匆忙赶回,父亲已沉沉睡去,再不曾醒来。我立于床前,久久凝视着那张被病魔揉皱后、再无波澜的脸,如同凝望一座无声沉入暮霭的山峦:他永远停泊在远行的彼岸,再不能驮我踏雪,亦不能替我敷伤;连那最后一句沉甸甸的嘱托,也终于成了悬在岁月枝头一枚未熟的涩果,在余生的风里空自摇曳。我不能原谅自己,任何理由针对父亲的离去都是苍白无力的!
《再回首》的余音缓缓沉寂,而记忆的雪原却无边铺展——父亲驮我走过的雪径,早已消融得无影无踪,只有那肩头温热,竟固执地穿透数十年光阴,至今熨帖着我渐已苍老的脊梁。
父亲那最后一句嘱托,曾像一片羽毛飘落我心湖,当时竟浑然不觉其重;直至二十年后,它早已化作沉底的磐石,才在夜深人静时显出真容——原来生命里最深的沟壑,不是音容已杳,而是那未能践行的诺言在心底掘出的深谷;回响最久的呼唤,不是千言万语,而是父亲临终前那句未完成的期待。
父亲远去二十载,时光洗淡了无数往事,然而父亲肩头的温暖,父亲敷伤时专注的眼神,父亲临终前那句沉重的嘱托,却随着岁月流逝,反而刻得更深了。那些当年懵懂中忽略的细节,如今在记忆里反而历历清晰:原来最重的行囊,是那些未能兑现的诺言,最深的呼唤,是父亲临别那未完成的叮咛。
我终究还是回头了,在这琴声散尽的寂静里,久久回望——望见那雪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望见父亲蹲下时专注的侧影,望见那枯槁的手握紧我的瞬间……只因为回头,我才真正看清了,那背影里沉埋着怎样未曾启齿的千钧之爱。
雪路尽头,父亲的身影渐行渐远,却在记忆深处越走越清晰;那未竟的叮咛悬于时光枝头,终成我灵魂深处一座回音壁,供我余生不断叩问与倾听。
曲终人散之后,我们常常被劝诫向前看别回头;然而回头望去,竟发觉父亲就在那灯火阑珊处——他未曾走远,只是化作了我们骨头里的坚韧,血脉中的暖流,从此用我们行走世间的足迹,继续他未尽的跋涉。
作者简介:龚太银,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历任蕲春县电大校长、理工中专校长、教育督导室正局级督学,现为蕲春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中外共工共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喜爱教育理论研究和散文、现代诗、古体诗词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多平台特邀作家、诗人,《双馨文苑》湖北社长兼总编,著有《素质教育研究》《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21世纪教师职业技能教程》等书,所撰散文、现代诗、近体诗词在报刋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1000余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