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大家自求多福吧。对于没背景、没靠山的人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苟活”下去。这不是我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也不是耸人听闻的悲观主义,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写照,让我看到比想象中更严峻的现象出现了。对于接下来我们村里的营商环境,或者说经济会不会变好呢?告诉你别幻想了,想都不要去想会变好。我也明白,我说再多也没几个人能被听的进去,但如果我想能多唤醒一个人,就可能少一个家庭遭殃吧。
可以看到最简单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可多数人却选择不愿意接受这残酷的真相。试问,当整个社会目前的经济与营商环境都在持续恶化,我们凭什么认为还能过上好日子?没有经济支撑,我们要如何生存?尤其我们在这个“连呼吸都要收我们钱”的地方。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难以做不到“先知先觉”,但至少,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和环境中发生的这一切,应该已经足够让人“后知后觉”了。可现实却是,更我们绝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的“不知不觉”,最终走向“如梦初醒”。而那时,灾难已经在自己身上落地,一切为时已晚。
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判断出来未来只会变的更差的呢?是不是我在胡说八道?我从不要求任何人盲目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但我所说的,至少能给你一个不同维度的思考空间。
第一个风向标:外资外企持续撤离,这已经不是个例,而是大的趋势。这并不是今天、昨天的现象了,是过去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就一直在持续发生的现实。那些离开的,带走的是资本、技术、人才、订单和就业机会,这些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饭碗和生存空间。而我们一直所谓的三驾马车中,外贸这驾马车其实一直在支撑着整个体系的延续,没有这驾核心的马车一切都变成了脆弱的空淡,而现在它正在彻底抽离,是他们自己要走的吗?不是,是我们出尔反尔、过河拆桥、不讲诚信把他们逼走的,而目前我们村的主人们也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现在也不是我们说想停就能停了,他们绝望的离开不会再轻易的回过头来的了。接下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撤离、转移和放弃。
有人说最近的和谈意味着转机到了。我只想告诉大家:错了,根本不会好转。因为这场冲突,不是单纯的技术战或经济战,而是深层的价值观的对抗,是“野蛮”与“文明”的冲突,是“集权”与“私权”的冲突,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根本矛盾。到底谁是文明、谁是野蛮?一个地方若人人都有尊严、能正常做人,就是文明之地;一个地方若人人只为迎合恐惧而活,那就是野蛮之地。有多种声音存在的地方才是文明之地,而只有一种“美好声音”的地方,则是野蛮的地狱之地。
第二个风向标:身边的人,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苦不堪言?我们不是看少数精英的生活,而是看大多数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如今的现实是,大量的人正在被迫追求铁饭碗,而创业两个字成了笑话。十创十死的现象,无人敢为。当连基本的试错空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还谈什么创新与未来呢?
第三个风向标:近期出台的禁酒令,看似是小事情,很多人还拍手叫好,实则这是一个极为重大信号。这不仅仅是酒的问题,而是对私权的再一次重大打击。人们是否还有生活的自主权?是否还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和选择?一旦连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变得需要被审查和限制,市场经济自然无从谈起。还有证上交出行受到限制,这些背后反应出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了。再往深看,这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治理思维,其实早已在医疗、教育、金融、传媒等多个领域泛滥,它的后果是清晰的:接下来大量服务业倒闭,大量骑手失业,大量家庭陷入经济黑洞。
而这背后,击垮的正是最后一块靠市场支撑的浮木了。没有市场经济的实质支撑,社会的发展动力将难以为继。没有活力的经济体系,怎么带来希望?怎么让你和你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所以说,目前比原来所预想的更快,也更加的严峻。盲目地寄望转机、期盼上面会有好政策会改变现状,只会让自己错失最后的出路。
如果你还有条件、还有认知、还有一点点“向往蓝天”的愿望,那就趁现在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真实的世界吧。看过之后自己才会知道,世界可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怎么活的。那些一直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去的,想再等等的,现在再出来或许就没有机会了。我能说的,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剩下的,请你自己想清楚。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我们总是以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其实真正的深渊往往刚刚开始。时代有它自己的潮水,我们无法改变洪流的方向,但能做的,是在浪潮涌来之前站到正确的位置上。也许你今天还没有答案,也许你仍抱有幻想,但等到那一天真正来临时,希望你不是那个最后才醒来、但已经没有退路的人。
人生不是活在概率里,而是活在选择里。做清醒者,不等灾难落地才反应;活明白的人,永远不是被动接受现实的人,而是提前为自己和家人找到出口的人。愿你不做梦中人,愿你早做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