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岩,一场自然与神秘之旅
10月13日,我与巴源网两位网友参加了登三里畈罗汉岩活动,体验了一次有意义的登山之旅。
焦点新闻杜彦彪
柿子树和狗 九点半在三里畈七道河村口等上了武汉户外活动俱乐部的大巴车,才开出十来分钟,大巴在一桥头停下,三十来个城里年轻人只好徒步上坡,原来今天我们要和一群年轻人登山了,真好啊!我们的小车则一直开到上面毛家咀村部停下。村部看起来简陋,也没有什么人,只一个小广场,上面有点体育器材,也建有百姓大舞台。别说人,连房子都不多。有两处两层小楼房像是刚做起来,正在收尾、装修阶段。那样子也不像家人要住,而是为了接待旅客。两三柿子树在高低错落的房子间突出,柿子在红了,随手摘一个一尝,真甜啊!毛家咀村是三里畈第二大古柿树村,这一天,我们在路旁和村庄边看到很多柿子树。在下面一个清凌凌大水塘边看到一位大姐在洗衣服,塘嵌上种着叶碧花盛的蛾眉豆,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处人和好风景。大姐和我说话时,眼睛向塘外瞄,原来下面田畈里有个男的在种菜。菜地青翠碧绿,让人喜欢。“塆里就你们两个人吗?”“是的。” 幸好也才五六分钟的事儿,大部队就赶上来了。我们就在导游蔡世峰的带领下,穿过无人的村庄,向里山进发。洗衣回来的大姐现站在山崖边的楼房前,呵斥她家的狗,笑着说不咬人,叫大家放心走。警惕性强的男孩随手捡了棍子握在手里,果然安全而过。这么多人路过它的门前,排队向里山去,不再叫嚷的它撒开腿,也跑到队伍里,跟着向前跑,大姐急了,忙走上来,高声喊回它。 山崖的那边,又是一独居的二层楼房,又有狗咴,傍边立着笑眯眯的主人,“不咬人!不咬人!”城里人对小狗又怕又爱,知道它不咬人,就远远伸出手招它过来——“来——来吧!”它似听非听,看着队伍里很多人持棍,并不敢过来,只远远地叫。有个胆大的女孩就走近去,左手执杖,右手伸到小狗身旁,轻轻抚摸它柔软的头部和毛发,小狗感受到人类的爱意,顷刻放倒头部,接着想躺平,想接受更多的抚摸。但她不想掉队,恋恋缩回手,回到一直催促的同伴身边。看来这里的狗也够寂寞的,习惯了以大叫大喊表达对陌生人的欢迎,也随时准备接受你的求带和爱抚。狗,在这深山不是凶恶的,而是人类的朋友。 篱笆过去,又是一幽深绿色的水塘。岸草无修葺,野树任性长,有了野糖的趣味。队伍在岸上排成一条线,很有画面感,于是大家扬起手臂,作欢呼状,青山一叶帮大家照了第一张合影。 登岩和橡子 又过了一沟壑,夏季水声潺潺的龙潭大瀑布由于干旱进入枯水期,大家很快来到山脚下。这次蔡向导带领大家走的是条偏壁的小路。前期,他已砍好路径,作了准备,比如,一些岐路口作了引导的标志,用砍下的树枝阻挡不能去的方向。大部分的路是在密林里穿行,幸好已到深秋,藤类和灌木叶子凋零,也没有危害性的野蜂、蛇等,大家都快乐攀登着。遇到陡坡处互相拉扯着,有人走累了,同伴为她打气,分享背包里的橘子和小零食。这个时候,我们随行三个人的作用也显现出来,青山一叶在队伍中帮助攀登困难的人,我在队伍中鼓励士气,清淡人生负责断后,照看有人掉队没有,不时还为大家摄影。除了板栗,一路见林中有指甲帽盖大的小刺壳,那小刺比板栗还要齐整、规则,有点诧异这是什么山果呢?攀过几道梁后,才知道是橡子。众人不怎么稀罕,我却一路捡了许多,我依稀记得江城大超市里有卖这种坚果的,价格还挺贵。于是,人类的私欲心占了上风,别人费力登山,我因为爬山不费气力,就专注地一路捡拾坚果。谁知,上一个山头,听到前面有人喊——“橡子!橡子!好多啊!”队伍一阵骚动,许多人都低头捡拾起来。我的小皮包都快装满了,但满坡满地都是,只好又捡了几大捧装裤兜里。这些橡子带回家有一大盘,晚上刚好又回了我妈妈家,倒大锅里炒,看着个头有点大,像小油栗呢!真是好东西!尽管吃起来有点涩,大概我们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吃法。我妈妈和朋友都说,要磨成粉,做成豆腐吃!还说古时候很多,要捡大半篮子。可惜我们今天要赶时间,没空多捡。
都说春有花,秋有果。除了板栗、柿子、橡子,下山的途中,落在后面的女孩子眼尖,发现那古藤上还残留野果,王总就赶紧举起棍子去夹,那是八月楂,也叫宴朋的。一个果子几个女孩子分着吃了,大家都很开心。 过了橡子林,抬头竟然壁立一大巨石,众人哗然,很多人已上石头上坐着了,那个带队的头儿于是说,合影吧!让位给他们,给他们照了完整的集体照。以前总是别人帮我们照,这次我在边上看着,果然排列得很好,表情也不错!换位思考也是一种体验。 攀过这两块大岩石,山林陡然干净稀疏起来。全是风和云朵洗过的小松和小毛栗树,脚下是白沙地,没有了下一个海拔的藤类和泥土。我说,这是有了景区的意味,看来到了海拔800米。我们平日攀过的天堂寨、薄刀峰,就是这个样子吧。看来罗汉岩也不错。小兽和虫类可能不再在这上面玩耍,厚厚的松针铺在白沙地上,红地毯一般诱人。那是仙人唱歌的地方呢!都十一点多了,必须返程,大家右拐,由另一条山路下山。
罗汉岩
下山的路,多石头。路旁的林中,也多石头。石头是自古以来潜伏的怪兽,还没有被人类驯养,它们有的一看也具猛虎、豪猪、野兔的模样,但它们显然是被人遗忘的一群,静静蛰伏林中,手脚受缚,还没有完全现出光彩来。林中放到了一些杂木和荆藤,可能有心人已听到了石头们的呼喊!我一边走一边想,罗汉岩,是不是指这里,五百罗汉石头,天兵天将下凡尘,守卫着家乡!
登上罗汉岩时,蔡向导削了根拐杖我,有了拐杖后,整个身子老是想依赖它,总是伏在棍子上。没有拐杖,反而走得更好。我因为很久没登山,早晨特意吃得饱饱的,快下山了,包里的水还没有拿出来喝,下山时想把水喝掉,我把拐杖叫清淡人生帮忙拿一会儿,结果我后来又不要拐杖了,居然轻松地下山来。很陡的石坡上也从容下来。那石头坡上很多羊屎球,是山羊道呢!途中遇三位村民拿着绳子和刀上山,问是去砍柴吗?答曰不是,是去赶羊。才正午就要去把羊赶回,看来山里人起得早,羊快放饱了,须得早点赶回,以免跑远跑丢了。小时候放羊好像也是这样,过了正午就要赶回,下午在近处放放就可以了。下到山脚,又到了小块田畈和人家,这时回头向山崖望去,大吃一惊,那云端山头端坐整壁的大巨石,一座山几乎是五百罗汉罗列,佛祖端坐云中。原来,罗汉岩是这么来的! 高山上的人家 登上罗汉岩时,抬眼一瞧,对面同海拔的山头处既然露出白砖楼房,那么高的山坳还有人家!这让我们感叹了一回。他们怎么生活的?有困难吗?生活富足吗?现代文明在城里上演炫彩多姿,他们依然住在云端风吹不动,雨淋不着吗!看着对面那大片葱郁的竹林,就知祖先在这里居住已久,后代儿孙还舍不得抛离故土,搬到镇上去呢。其实,这一天我们沿途看到的都是高山上的村子。小块小块的田地,种小块的青菜和萝卜,颜色却是青绿深碧的,水润的让你喉间涌起渴望。山脚,我们生活的地方,因为干旱,到处是灰头土脸,让人心焦。可这些高山里,野塘里的水依然是满的,绿的,树木也是青郁的,茂盛的,叶子油绿发亮,一点也看不出干旱的影响。单拿柿子树就可以说明,我们在镇上沿途看到的小柿树因为干旱,柿子结得小而涩。这里的柿子却是去年一样的繁茂,果子也是去年一样大,吃起来当然一样香甜!我向那走累了落在后面的女孩讲,这就是所谓的森呼吸!森林和湖水一样,是天然的绿色水库,富含人体需要的氧和水分等能量元素。这样的环境是宜居家园。
那路边是芭茅草,它们头顶会开马尾一样的芦花。风中的芦苇在歌唱,唤起远方人心底的思念。 我心中涌起无端感叹,一个人当怎样渡过一生呢!山中岁月静好,两个人就可留守一栋老屋,守住小块田地和稻米,牛羊猪也应有尽有。十个人,二十个人就可以唱一台老戏,依然是三娘教子、穆桂英挂帅、三女拜寿、祝英台会梁山伯。可是我们的现代文明呢,AI智能在追赶人类脚步,俄乌战争还没有熄火,又出现以色列、中东战争,台海危机……我们的手机每天带给我们多少的天灾人祸啊!到底是回到山中,像躲避疫情一样躲避现代战争。还是像人工智能一样,日夜加班奋战在城市里的灯火通明处!山中岁月静,回首白云生。下山的路绵长而曲折,像你心底恋恋不舍的咏叹。 罗汉岩旁边就是富猪寨,可惜这一次没时间攀登了。朋友,你如果想来三里畈摘柿子,攀罗汉岩,请找热心导游蔡世峰,他会安排得让你满意。
作者:晏 晴编辑:王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