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乱弹 动人心弦
文/张东生 刘孟领
[内容提要]省级非遗巨鹿乱弹,乡土气息浓厚,唱腔高亢激昂,音乐动人流畅,尤其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支声复调”唱腔与伴奏的表现,吸引着冀南大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大事庆典常常看到它的身影,演员、编剧守正创新,默默传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了光、添了彩。2009年,巨鹿乱弹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注册的“巨鹿县花春乱弹戏曲表演中心”,于2017年荣获“国家优秀基层剧团”称号。
4月2日,我们三人从邢台市出发一路顺风的直奔巨鹿县杨武乡村,调查了解巨鹿乱弹的前世今生。
仲春时节,眼见的一片片油菜绽开了黄澄澄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涛,散播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挺立在路旁的杨柳,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摇动,以她那美艳的声音,弹奏出一首首迷醉的歌曲。
我们来到排练现场,和观众一睹巨鹿乱弹的惟妙惟肖表演风采。宽大的院子里有好多老人坐在一旁瞪大眼睛,仔细观看着生、旦、净、末、丑简单的化妆,细腻的演技,自然的表现,娴熟的动作,微妙的表情,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们深深体会到角色内心的感受,让人感觉好像就是一个真实的人。
杨武乡村"巨鹿县花春乱弹戏曲表演中心"主任(团长)杨彬海说:"乱弹之所以被称作河北大戏,有一种没有文件的规矩。乱弹演出戏台都是坐北朝南,按程序认真表演,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如果遇到和其他小戏班在同一地方同时演出,乱弹开戏后,其他戏班才能开始演出。因为是一一乱弹派生出了其他的小剧种。
杨武乡村的乱弹,1926年诞生,100多年来,在传承人辛勤付出率领下,趟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异彩纷呈,熠熠生辉。
巨鹿乱弹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河北乱弹在冀南地区和山东省交界处积极活动,走村串巷演出。当时,它分东西两路。东路活动在山东省西北部的聊城、夏津、临清等地,而西路在河北省的南部威县、清河、巨鹿等地演出。巨鹿乱弹,在第一代传承人文武双全的文发甲师傅带领下,1926年在杨武乡村开始办班,并积极改革唱腔,探索戏曲新路;后来,第二代传承人人称“四掌班”的武振堂(排行老四)率班艰苦创业,不断发展;第三代传承人是杨彬芳、杨根甫(已故)。
剧团杨团长指着正在排练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彬芳说:“你看他今年78岁了,上台表演仍然不减当年勇,就是武打也不在话下。这全凭一腔热血!”大家听着杨团长的介绍,观众看着演员的精彩表演,不时送出热烈的掌声。
巨鹿乱弹,一口说尽千古事,劝善伐恶说春秋。巨鹿乱弹唱腔分板腔体、曲牌体和杂腔小调三种,以板腔体为主。文场伴奏只用唢呐、笙、笛子伴奏;武场伴奏用板鼓、大锣、手锣、水镲、小镲、堂鼓为主。文乐主要伴奏唱腔和配合表演动作奏曲牌,武乐则用于唱腔的各种开头和收头,以及用于配合人物上场、下场、念白、身段和武打等。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运用,咬字为真腔,托腔为假腔,形成定态的行当与表演体系。文场表演细腻入微,通过念、唱、坐、打,把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武场演员将各种兵器耍的虎虎生风,粗犷豪放,还有飞叉穿喉等特技,令人鼓舞。
演出剧目有朝代戏、神话戏、喜剧、杂腔小调等。演出过的剧目有《南阳城》、《探地穴》、《对金爪》、《石佛寺》、《粉妆楼》、《银花园》、《三娘教子》、《吊山》、《杨金花夺印》、《临潼山》、《反五关》、《岳飞传》、《长寿山》等300多个。
乱弹剧中的角色一一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但在唱腔方面,各行当间并无根本区别,仅有男腔、女腔、娃娃腔之分。男女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常用音域方面的不同,男腔略低,女腔略高,男腔用阳嗓,女腔用假嗓,演唱孩童用本腔,生、旦、净、末、丑同调不同腔。“咱们的乱弹特点有三,即复调、和谐、尽情发挥。其他剧种没有这些特点。”杨团长说。
特殊年代之后,巨鹿乱弹濒临灭绝,杨武乡村人特别是乱弹艺人非常痛惜,想重振乱弹雄风,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是本村人杨彬海和杨建敏的父亲退休后,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英的带领下,动员第三代传承人组织乱弹戏曲爱好者,于2008年成立了“巨鹿县花春乱弹戏曲表演中心”。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学戏,不管酷夏还是寒冬,都坚持排练学习,每天晚上学到深夜十二点钟,一坚持就是17年。没戏装,杨志英、杨彬海、杨建敏出资买了戏装;没场地,杨彬海拿出10万元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了105平方米的新房,供剧团无偿使用;2017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基层院团奖金30万,搭建了200平方米的剧场,演出有了用武之地。
不断守正创新,传承巨鹿乱弹。近年来,花春乱弹演出中心新编的《谷子情》《抢知县》等剧目受到观众喜爱,得到社会认可。
《谷子情》,讲述杂交谷子专家赵治海来巨鹿建立良种基地,培育高产杂交谷子的故事,歌颂人民群众喜爱的改革专家为民为国艰苦创业精神,塑造了新时代大胆创新的楷模形象,鼓舞人们因地制宜开拓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拼搏永向前。
《抢知县》以隋代廉吏魏德深为标本,歌颂其在贵乡县任上廉洁自律、体恤民情的高尚情操,塑造了廉洁奉公的好典型,适应了反腐倡廉的当前形势需要,仅去年就演出170场,得到了广大群众热烈鼓掌。正如巨鹿县文旅局局长高登伦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忠孝仁义问题,在巨鹿乱弹中浅显化、通俗化,即便不识字的老幼妇孺,也能从精彩的乱弹剧故事中获得力量。”
巨鹿乱弹,无论是演出的传统剧目,还是新编的时事剧目,都以生旦净末丑的人物形象为蓝本,认认真真、原汁原味奉献给观众,让老戏迷们更喜欢。他们常常眯着眼睛,细细品味乱弹的板式、腔调、韵口是不是“对味儿”。这种能听懂词儿又熟悉调儿的特点,让乱弹戏渗透到当地人的生活中,润物无声的发挥了教化作用。
高亢粗犷而又温柔质朴的巨鹿乱弹,多少年来,以当地方言为基础演唱,在当地人耳中,却是最通俗易懂、温暖亲切的乡音。行走在乡间的巨鹿乱弹,不仅唱词贴近方言,演唱腔调中也常用地方戏曲的腔调,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群众喜闻乐见。
如今,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巨鹿花春乱弹演出中心,在杨彬海团长领导下,三十余位演员(最大78岁,小的也46岁)齐心协力编排新剧目演出,想法应对缺少的青少年演员问题,积极发展后续力量,使巨鹿乱弹传承下去,使其名副其实蜚声燕赵艺坛!
正所谓——
[巨]学名曲系乱弹,
[鹿]鸣古郡唱丰年。
[乱]拨为治得传承,
[弹]吹世歌行当全。
[动]之以情声复调,
[人]颂清风贴方言。
[心]赏悦目板腔体,
[弦]外遗音润艺坛。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