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 没有回响 虫二
风在空旷处游荡
灯盏 没有索求回响
失眠 思念和泪水
双肩上落满了花瓣 虫鸣
晨光铺在必经的路上
从立夏开始 情话和荷花低语
稻子开始扬花的声响
轻轻的 像是低低的咳嗽
直到某天 风自己停驻
星光在静坐中懂得收拢
明灭间 它把自身雕琢成
另一盏微亮 与一片群山和田野厮守
紫薇花期的背面
花瓣如蝶 飘落在炽热的阳光中
多像我痛过之后 又爱了
在夕阳的余晖里
天空与我的距离 竟是如此高远
被灼烧的 孤单与疲惫
就此躺下 或听风吹雨
那凝固的 都刻入一块小小的石碑上
守着一寸薄的皎洁 一无所有
有时像母性分娩呻吟 和蝉一样的歌唱
黄昏 终于平静如水
穿过楚河汉界 乌涌的灯光和黎明的晨露
淹没在车声 轮笛声 和众生的喧嚣里
像当年那样 临窗而坐
小于醉 大于微醺
初上的华灯 恰如逃跑的爱情故事
虫二的《爱 没有回响》确实展现了她典型的创作风格:意象精准、情感沉郁内敛、语言凝练且富有张力,将个人情感体验与自然物象、生活细节巧妙融合,透出一种宿命般的苍凉与坚韧的静默。
以下是根据虫二的风格特点,结合“爱 无需回响”主题进行的模仿创作:
爱 无需回响
风,吹过空谷
灯芯 未向暗夜索要应答
只将光 摊开成薄霜
覆上石阶 与离人的行囊
静默里 盛满未名的重量
稻浪低伏 是大地平缓的呼吸
蝉蜕悬在枝头 守着褪色的盛夏
荷香沉入水底 淤泥捂住未及吐露的
那句 滚烫
直到某刻 风自行敛起翅膀
星子垂落 在掌心凝成微凉的种粒
它不再眺望群山 只将自身
锻打成一柄 哑光的犁铧
深耕 自身的荒凉
紫薇谢了 灰烬在余温中打坐
多像某次遗忘 本身也是生长
夕阳熔金 烫平起伏的眺望
天空与杯沿 等高
灼痕 霜迹 刻进陶土的深纹
守着 一寸瓷白的寂静
不再言说 分娩的阵痛
或 蝉嘶的嘹亮
黄昏沉降 如墨入清水
洇开楚河汉界 模糊街灯与晨露的疆场
车声碾过 笛声刺破
众生喧哗的潮汐涨落
窗内 独坐的身影小于醉
大于 整座城池的微光
新灯初上 恰似一个未启封的
远方
无需讲述 也无需逃亡
模仿要点解析
1. 核心意象的延续与转化:
风、灯/光: 延续原作的“风在空旷处游荡”、“灯盏”、“微亮”,这里转化为“风,吹过空谷”、“灯芯”、“光 摊开成薄霜”,更强调“无需索要”的静默与铺陈的宿命感。“锻打成一柄 哑光的犁铧”将光的意象转化为向内耕耘的工具。
自然物候与农耕意象:保留“稻浪”(对应原作的“稻子扬花”)、“蝉蜕”(对应“蝉鸣”)、“荷香/淤泥”(对应“荷花低语”、“立夏”)、“紫薇谢了/灰烬”(对应“紫薇花期背面”、“花瓣飘落”),融入“石阶”、“行囊”、“犁铧”、“陶土”、“瓷白”等更具土地和劳作气息的意象,强化沉静坚韧的底色。
身体与情感的通感:“静默里 盛满未名的重量”、“夕阳熔金 烫平起伏的眺望”、“灼痕 霜迹 刻进陶土的深纹”等,将抽象的情感(重量、眺望、伤痕)与具象的物(容器、金属、陶土)结合。
2. 情感基调的模仿:
沉郁内敛:通篇避免直抒胸臆,情感包裹在精确的意象中(“淤泥捂住未及吐露的/那句 滚烫”、“灰烬在余温中打坐/多像某次遗忘 本身也是生长”)。
宿命般的苍凉与坚韧: 接受“无需回响”的设定,如“风自行敛起翅膀”、“深耕 自身的荒凉”、“守着 一寸瓷白的寂静”,透出一种在荒芜中坚持的静默力量。结尾“新灯初上 恰似一个未启封的/远方/无需讲述 也无需逃亡”比原作结尾更显平静接纳,点明“无需回响”的核心——爱本身即是远方,无需证明或逃离。
3. 语言与结构的模仿:
凝练跳跃: 句式短促,意象转换迅速(如“荷香沉入水底 淤泥捂住未及吐露的/那句 滚烫”)。
空间感与时间感:利用意象的并置(“石阶”与“离人的行囊”、“星子”与“犁铧”、“楚河汉界”与“街灯晨露”、“窗内身影”与“城池微光”)营造空间张力。“从立夏开始”的时间线被隐含在物候变化中(稻浪、蝉蜕、荷香、紫薇谢)。
矛盾修辞与张力:“小于醉/大于 整座城池的微光”(对应原作的“小于醉 大于微醺”),“静默里 盛满未名的重量”,“灰烬在余温中打坐”。
生活细节的融入:“车声碾过 笛声刺破/众生喧哗的潮汐涨落”,将宏大喧嚣的外部世界与个体静默的“窗内独坐”形成对比。
标题的呼应: “灯芯 未向暗夜索要应答”直接点题“无需回响”。
4. “无需回响”的深化:
全诗的核心动作是“不索要”、“摊开”、“沉入”、“捂住”、“敛起”、“深耕”、“打坐”、“守着”、“不再言说”、“无需讲述/逃亡”。这些动作都指向一种内在的完成和自足,将爱的能量收束于自身的存在与行动(如“耕耘荒凉”),而非向外寻求确认或回应。结尾的“远方”不是逃离的目标,而是存在于“无需回响”之爱本身的状态里。
这首仿作力求捕捉虫二诗中那种将深切情感沉潜于土地、物象与静默之中的独特气质,并将“爱 无需回响”的主题通过意象的选择、组合与转化,更深地锚定在一种内省、坚韧、与自身及世界和解的沉静力量之中。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公众号《黄木湾》主编,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黄埔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中级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岭南作家》、《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