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垄上的父爱诗行
——献给全天下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文/彭光
扁担压弯的晨曦里
父亲的影子
伛偻成比稻穗弯的弓
更早垂向土地
打谷机轰轰转动时
迸飞的谷粒
是黝黑臂膀上漏下的汗滴
艳阳下
金灿灿的稻谷
延展成一幅幅黄金毯
皲裂的脚在上面走出蛇形的诗行
风谷机的扇叶
咯吱咯吱
唱响我儿时的歌谣
伴着舞动的秕谷四下飞扬
暮色爬上窗台时
父亲总爱把晒透的谷粒
捧在掌心轻搓
听它们簌簌跌落
像数着一年里所有未说出口的祈愿
月光漫过谷仓门槛
父亲蹲在囤旁
用竹斗丈量
那些被汗水腌渍的日子
我看见他白发里藏着
比谷壳更轻的叹息
新米入锅的香气漫过灶台
父亲粗糙的手掌
轻轻拂去我肩头的稻芒
灶膛里噼啪的火光
映着他笑出褶皱的眼角
盛满比谷粒更饱满的温柔……
【专家点评】《田垄上的父爱诗行》泥土里生长的父爱史诗,以农耕生活为画布,用细腻的意象和诗性的语言,将父亲的形象与土地、劳作、岁月深度交织,勾勒出一幅充满泥土气息的父爱图景。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避开了对父爱的抽象赞美,而是让父爱扎根于 “田垄” 这一具体场域——它是扁担压弯的弧度,是谷粒飞溅的汗滴,是月光下丈量生活的竹斗,更是灶火中拂去稻芒的温柔。诗人以农耕意象为媒介,将父亲的一生转化为一首 “土地的诗行”,让读者在谷物的收割与入仓中,看见父爱如土地般沉默、厚重,又如同新米的香气般,在岁月中缓缓释放出永恒的温热……
【赏析】这首题为《田垄上的父爱诗行》的现代诗歌,以田野劳作为背景,深情地描绘了父亲朴实、坚韧的形象,以及他深沉而无声的父爱。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富有诗意,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国农村父亲这一群体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赏析:
一、开篇:劳动与躬身
诗的开头即呈现出一种清晨劳作的画面感。“扁担压弯的晨曦”将时间定格在天刚亮,暗示父亲早已开始辛勤劳作。“父亲的影子伛偻成比稻穗弯的弓”,这里用了“弓”的比喻,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弯腰劳作的姿态,甚至比成熟的稻穗还要低垂,表现出他对土地的虔诚和生活的重负。
二、打谷场景中的汗水与付出
这一节用通感手法,把“迸飞的谷粒”比作“汗滴”,不仅表现了农忙时节的紧张氛围,也突出了父亲的辛勤与汗水。谷粒是丰收的象征,但诗人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喜悦,而是将其与父亲的劳累联系起来,深化了主题。
三、烈日下的耕耘与诗意
“艳阳下”点明酷暑,“金灿灿的稻谷”展现丰收景象,“黄金毯”是视觉上的美感描写。而“皲裂的脚在上面走出蛇形的诗行”则极具象征意义——父亲的脚步虽沉重且伤痕累累,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生活之诗。这“诗行”不仅是脚印,更是人生的轨迹与尊严。
四、风谷机里的童年记忆
“风谷机的扇叶”本是农具,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童年的旋律。“咯吱咯吱”是声音的再现,也是记忆的回响。这里将劳动与亲情结合,通过“秕谷四下飞扬”的画面,唤起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也体现出父亲的劳动不仅养家糊口,更承载着一家人的回忆。
五、暮色中数谷的静谧与祈祷
这是一个极具温情的画面。“捧在掌心轻搓”、“听它们簌簌跌落”这些动作细节,体现了父亲对收成的珍惜,也暗含着他对家庭未来的默默祈愿。那些“未说出口的祈愿”,正是父爱最深沉的表达方式——不言于口,却刻在心里。
六、月光下的丈量与白发的叹息
“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被汗水腌渍的日子”是极富张力的语言,将辛苦的生活具体化、形象化。“白发里藏着比谷壳更轻的叹息”则是全诗最打动人心的一句——父亲的叹息不是抱怨,而是岁月沉淀后的无奈与坚韧,是一种沉默的力量。
七、结尾:炊烟与温柔
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新米入锅”象征着收获的圆满,“轻轻拂去我肩头的稻芒”这一动作细腻动人,体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最后一句“盛满比谷粒更饱满的温柔”,将父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比粮食更滋养生命,比岁月更温暖人心。
总结:《田垄上的父爱诗行》是一首融合自然、劳动、亲情与人生哲思的佳作。诗人以极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真情,勾勒出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他勤劳、沉默、坚韧、慈爱,在田间地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诗篇。这首诗不仅献给“天下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更唤醒了我们对父爱、对乡土、对生活的敬畏与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