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写满人生答卷:广西灌阳女孩挑起未来的希望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2025年6月9日下午,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大门口,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后,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用一根圆木棍挑起两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手臂上挂着一个,背上还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的双眼目视前方,从容地走出校门。这一幕被路人拍了下来,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受到广大网友们的热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纷纷在黄金时间加以报道和称赞。
“挑担”背后的坚韧与担当
这位女孩姓刘,家住农村,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照顾她和哥哥,况且她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作为留守儿童,刘同学从初中起便学会独立生活,洗衣做饭、干农活样样在行。高考结束后,她没有选择鲜花迎接,而是像往常一样,用扁担挑起三袋行李——两袋衣物被褥、一袋学习资料,从容淡定地踏上回家的路。据班主任陈老师介绍,刘同学成绩中等偏上,但做事积极主动,班级活动都是冲在最前头。挑行李一事看起来似乎很寻常,却透露出农村孩子的责任与担当。网友感慨:“她挑起的不仅仅是行李,而是责任,是家,是命运,是未来。”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刘同学的确显得与众不同:当有的考生因走错考场、忘带证件而焦头烂额时,她早已习惯提前检查证件、独自规划路线。这种独立与从容,正是许多城市孩子所缺失的生存能力,不管以后她能被重点大学录取与否,单凭这一挑,她已经交好了人生满意的答卷。
“普通”背后的力量
刘同学的座右铭是“鸿鸟只思羽翼齐,点翅飞腾千万里”,她认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尽管家境贫寒,但她对未来却充满激情:暑假计划寻找兼职或摆摊卖凉粉,未来想读教育专业,成为一名老师。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反哺情怀,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刘同学的班主任透露,她从小就很能干,不仅学习刻苦,还经常帮家里干农活,扛扁担的动作十分娴熟,显然平日里已习惯这样挑东西了。学校为减轻其家庭负担,已免除她的住宿费。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刘同学坦言:“挑行李回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一家人在一起就已足够了。”这份质朴的幸福观,与那些追求物质仪式感的家庭孩子而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社会反思:教育公平与精神富足
刘同学的故事反映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鸿沟。数据显示,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儿童,而刘同学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困境中寻找希望。正如网友所言:“高考不只是拼智力,更是给普通人翻身的机会。”然而,当校门口的豪车与扁担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时,我们更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卸下命运的重担?唯有通过政策倾斜、资源均衡,多鼓励大专院校的高才生到农村去执教,才能让教育真正点亮寒门弟子的红灯。
刘同学用扁担挑起的不仅是行李,更是无数农村孩子的生活缩影。她的背影虽显得孤单,却折射出满满的正能量。正如她所言:“一家人在一起就已足够。”这份质朴的幸福观,体现了农村孩子的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或许,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在于学校的富丽堂皇,也不是在于学校的知名度,而是在于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立中找到尊严,在希望里触摸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