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诞碑和复唯识院碑碑面之对比分析
碑林现存皇甫诞碑,和复唯识院碑一体两面。这两天就碑面包括内容和外观设计,和周仲民老师和HappySea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为复制碑的结论。
先看碑额浮雕,设计比较精美,其内容,基本上和皇甫诞碑中“翠碑刻凤,丹旆图龙。烟横古树,云锁乔松”的描述一致。但复唯识院碑一面打磨的痕迹很重,“碑额《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字为阳刻,平面较凸出与整碑阴刻面略高(从横线上凸可知),而碑阴之碑额处已磨平,碑右纹饰边看不出已被磨平,也无明显刻字痕迹。倒是靠里面有字迹未完全消去,这正是碑阴原有立碑人记事。”(周仲民老师语)
再看正反碑面内容。
皇甫诞碑内容为于志宁所撰,欧阳询书丹,因此上下款各有其名。上款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宁制”,自然为于志宁所记;尾款为“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明显为欧阳询书时所加。
在于志宁所撰内容中,并不像平常墓碑,文尾记有立碑时间和立碑人姓名。我想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于志宁撰文时,并不知立碑时间,所以无法写入。
第二,皇甫诞已于隋代大业年间去世,葬于鸣犊,墓中有墓志铭。入唐后,其子皇甫无逸亦地位尊贵,贞观年间,为其父补立墓碑。因此于志宁只在文中提到其名,并介绍了立碑的目的,“世子民部尚书上柱国滑国公无逸以为,邢山之下,莫识祭仲之坟;平陵之东,谁知子孟之墓。乃雕戈勒石,腾实飞声,树之康衢,永表芳烈。庶葛亮之陇,锺生禁之以樵苏;贾逵之碑,魏君叹之以不朽。”文中交待清楚立碑人和立碑原由即可,故欧阳询在书丹时无需画蛇添足,加上立碑人。
皇甫诞碑为私碑,立在墓前,说明皇甫诞的家世、功业和品德,供人观瞻。这样作是合理的。
再来看复唯识院碑。
复唯识院碑内容实际上可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黄庶所撰原文,叙述了自己撰文的经过和目的。
另一部分为王宗元书丹时所加,写明碑记作者、书丹者、题额者、立石者,以及篆刻者,自有道理与其中。复唯识院碑为龙泉寺所立公益碑,属于唯识廨院纪念之碑,有必要将相关“有功”人员列于其上,以示嘉奖,以传后人。这也是寺庙立碑惯常做法。
这个也显示,复唯识院碑一定在蓝田龙泉寺所立,不会在碑林中刻制。
分析完了内容,再来看碑面设计。
先看皇甫诞碑面。碑文内容左右两侧所留空白甚少,也无纹饰。这点还比不上复唯识院碑。按道理这是不应该的。碑额浮雕设计精美,在初始设计时,一定会在两侧安排纹饰。这只能说明此碑不是原碑,是用原碑拓本重新刻制而成,新碑面小于原碑面,所以将纹饰都省略掉了。
另外,HappySea敏锐的观察到,皇甫诞碑碑面的刻纹线有重复之处,这应是对原碑面磨制不彻底留下的遗痕。
而复唯识院碑碑面上,也有明显的磨制痕迹,有以前刻制,尚未完全磨灭的字痕,说明这应该是原碑的正面,皇甫诞碑是原碑的背面(阴面)。
按道理说,复唯识院碑既然是唯识廨院纪念之碑,不应该只在碑面上列示立碑“有功人员”,而应该将所有建寺立碑有功人员勒石以记。
事实上,该碑右侧面记有一系列姓名,其中有“修”、“助缘”、“施碑石”、“廨院主洪集”等字样。这应该是同建庙立碑有关的所有人员名单了。“施碑石”一词,说明碑石也是捐出来的,这也证实了此碑原有成碑,重新磨制后制成了皇甫诞碑和复唯识院碑的判断。以前我只是从相关文章知道右侧面磨去了原碑花纹,刻有人名。后来HappySea发来的侧面图片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在碑石侧面刻制功德人员名单,世所罕见。考虑到皇甫诞碑本身也是磨灭原刻复制而成。我和HappySea推测,这个名单原来一定在复唯识院碑阴刻制,后来因为复制了皇甫诞碑,重新移到了侧面。其刻制者明显为民间一般人员,书法较皇甫诞碑和复唯识院碑相差远甚。
最终结论:碑林所存皇甫诞碑为宋代后复制品,其实是复唯识院碑的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