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难忘汶川抗震的那些日子
——孙洪涛
深刻记得2008 年 7 月 15 日晚上,我刚回到广州第四天。又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要我再次赶赴四川灾区,拍摄抗震救灾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文化战车》。这部电影是以野战宣传文化战车为线索,全面反映第二炮兵部队在抗震救灾各个战场的生动事迹和感人故事,用影视作品的形式,全面展示第二炮兵的抗震救灾风采。我在该片中扮演男主角文化站长于海大校。领受任务后,心情特别激动,赶乘第二天最早的航班,前往成都。那是抗震救灾以来我第三次踏上这块受伤的土地了。
第一次到灾区是6月5日,我随第二炮兵文工团慰问演出队来到灾区,在小品《生命线上》,我扮演打通北川生命通道的工程营长。9天内走遍了第四责任区的第二炮兵部队和陆、海、空、武警部队...先后演出15场。那时余震不断,疫情威胁严重。第二炮兵部队担负的堰塞湖排险,老虎嘴道路抢通等任务正处在紧要关头。看到身边、台下的第二炮兵官兵个个虎虎生威,充满斗志,无怨无悔地战斗在一线,我深受感动。
第二次到灾区是6月14日,我义务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抗震救灾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在剧中,我扮演邱光华烈士的原型——陆航团团长陈剑飞。在16天的拍摄日子里,紧张地奔走在绵阳、德阳、都江堰等地。当人们得知我是第二炮兵的演员时,兄弟部队的官兵和受灾群众对第二炮兵部队的事迹,在我面前屡屡地大加赞赏。言谈话语中,透出对第二炮兵部队抗震救灾官兵的无限崇敬。
电影《文化战车》的拍摄生活是紧张而又艰苦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走遍了第二炮兵官兵战斗过的每一个战场,零距离地接触了抗震救灾一线官兵,零距离地接触了广大受灾群众。我无时无刻不被第二炮兵官兵的英雄壮举和灾区群众对第二炮兵官兵的感恩真情裹挟着,感动着,震撼着。
摄制组到达北川时,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工程部队战士小杨,本来是准备休假探亲为父亲拜寿。地震发生后,主动请战,随部队赶赴北川,参加打通生命通道的攻坚战。作为挖掘机操作手,在滚石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近60度的堆满了碎石斜坡上作业。在连续收到父亲10多条催回的信息后,他不忍心告诉老人真相,只是悄悄地给姐姐发了一条信息:“我在灾区抗震,如有意外,替我照顾好爸妈。”就这样,小杨又和战友们一起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他们仅用了12个小时,就打通了这条生命通道,创造了工程施工的奇迹。
在擂禹路拍摄时,官兵们又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某分队 8 名官兵,在抢险救灾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又临时接到暴雨前帮助群众紧急抢运面粉的任务。当把最后一袋面粉转运到安全地带时,暴雨如注。一位老大娘端来了一盆热粥。官兵告诉大娘部队有纪律,说什么也不能吃。大娘非常着急地说:“求你们吃一口吧,这是大娘我的一份心意。”官兵们还是不肯,大娘情急之下,扔掉雨伞,站在暴雨里任雨水浇淋,说:“你们要是不吃.我就这样站着不走。”还没等官兵们反应,大娘又说:“再不吃,我就给你们跪下了。”8名官兵含着眼泪喝下了这盆热粥。
在拍摄老鹰岩堰塞湖排险这场戏时,我得知了第二炮兵官兵奋力排险的英雄事迹。当时,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堰塞湖两边山体塌方不断,随时可能决堤。某部430名官兵冒余震,斗滚石,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搏斗,硬是靠肩扛背驮把65吨装备物资运上堰塞湖大坝,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堰塞湖排险任务。
拍摄所到之处,我们无不受到当地受灾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无私支持。30 多天里,我们的拍摄工作多次通宵达旦,配合我们拍摄的广大群众从不讲条件,毫无怨言。他们说,就是因为你们是第二炮兵的摄制组,拍摄二炮的故事,再辛苦我们也愿意。拍摄间隙,我到擂鼓镇一家网吧收电子邮件。付费时,网吧老板看见我佩带着第二炮兵臂章,说什么也不肯收钱,并让我转告第二炮兵官兵,他的网吧 24小时对我们免费开放。他不在,他弟弟在也一样。推来搡去就是不肯收钱,我只好悄悄地把十元钱压在鼠标下面。离开网吧十几米远了,老乡还在目送我。我高声对他说:“钱在鼠标下面!”老乡长长地向我挥手作别,久久不肯放下。
在绵竹第二炮兵捐建的河兴新村拍摄时,一位老大爷听说我是第二炮兵的演员,非常激动。双手捧着一支手卷烟,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说:“你是二炮的,太好了。当兵要当二炮兵,要当二炮兵啊!”我不禁泪水盈眶。是啊,作为一名第二炮兵的演员,我怎能不为之动容?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我看到了第二炮兵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功绩,感受到了二炮官兵在灾区人民群众心目中铸立的座座丰碑。
在灾区还遇到了这样一位青年。他是一位“准二炮兵”,来自湖北的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地震发生后,他在各种媒体中,不断看到介绍第二炮兵广大官兵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深为感动。决意投考军校,而且要投考第二炮兵的军校。7 月 12 日,他以高出录取分数线 60 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收到通知书后,他打起行装,独自一人奔成都,转绵阳,赴北川,来到安县。终于找到第二炮兵部队,融入了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队伍之中。
在和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公安部二级英模李林国交谈中得知,地震时,他从废墟中救出了40多位学生,却没能救出自己的孩子。失去了 9 位亲人,却依然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他和我同龄,而且是同年入伍。他的儿子和我的儿子也是同龄。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在转业前,原来也是一名第二炮兵的兵。
我从小就向往军营,崇尚英雄。16 岁走进部队,也曾切破手指,写血书,请求去南疆前线参战,也是为了圆自己的英雄梦想。32 岁那年的,在少校军务参谋岗位上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那年我虽然已经有27年军龄,但从广州军区调入第二炮兵部队,仅仅是短短十个月的时间。我一次又一次地被第二炮兵的官兵所感动着。
拍摄电视剧《彭雪枫》时,我第一次接触了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的广大官兵,领略了他们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作风。随第二炮兵文工团到新疆为部队慰问演出时,我走进了洞库. 烟尘弥漫中,看到了官兵们手持风钻艰苦奋战的场景。我握着一名战士满是老茧的手,问他:“辛苦吗?”他憨憨地笑着对我说:“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抗震救灾。我三进灾区,和第二炮兵官兵共同度过了 45 个日夜。在这 45 个日日夜夜里,时时地被感动着。拍摄任务顺利完成,踏上归途时,我的战友们还依然在灾区战斗着。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所崇尚的英雄在哪里?不就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吗!不就在第二炮兵部队的方阵里吗!作为一名文艺战士,能够位列其中,深感军旅增色,人生殊荣!
孙洪涛.影视剧制片人.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电影家表演学会会员.中国演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6岁参军.历任战士.司务长.文化教员.新闻干事.军务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研究生...
他主演了《红川赤子》《绿十字星座》等多部话剧...70余部电影.电视剧...在30多部影视剧中饰演男一号角色...《彭雪枫》中的彭雪枫.《吉鸿昌》中的吉鸿昌.《英雄无悔》中的姜伟.《和平年代》中的黄立彪.《黄埔军人》中的陈赓.《三国》中的陈宫.《海天之恋》中的朱百桐.《隐形将军》中的苏志丹.《南哥》中的郭建南等等...
孙洪涛在作品中几乎演绎了我军各个时期所有军兵种的军人形象.被专家媒体誉为“真正的军人专业户”“.正能量叔叔”...
获得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金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五个一工程奖”...
被授予首批“广东省文艺名家”.“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