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作协快讯】
终南山下,文脉赓续。
西安市鄠邑区作家作品展暨鄠邑区作协文学座谈会,于2025年6月11日上午在秦岭脚下的“捌號书院”如期举行。区作协主席王占奇、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景宁、画乡诗社社长王连生、《终南文苑》主编刘尚卿、《鄠邑文艺界》副主编石侃之及耿朝晖、温小兵、梁萍、杨宏涛、何海龙、方建辉、杨晓昌、杜智敏、叶增太、陈亚琴、魏维维、阮芬、杭爱护、吴联英等区内知名作家与会员二十多人参加。
活动由鄠邑区作协秘书长王会海主持。会上,他首先通报了鄠邑区作协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半年的工作安排做了扼要说明。同时,他代表区作协现场宣布:“捌號书院“正式成为继“龙窝读书会”之后,鄠邑区作协的第二个文学创作基地,开拓了文学创作平台,将极大促进文友的创作热情,对推动鄠邑区文学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捌號书院”经理朱宇简要介绍了书院的概况。作为鄠邑区新晋网红打卡地,“捌號书院”位于鄠邑区秦岭北麓的八号公路,隶属于石井街办,占地面积两千平米,藏书逾万册。书院环境优雅静谧,文化底蕴深厚,热忱欢迎各文化团体的融入和分享。
接下来的座谈会大家踊跃发言,文学老作者朱育民,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鄠邑乡村采风的经历,谈到了如何从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诗人高兴茂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以八号路为主题的新作,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资深作家耿朝辉较为详尽地讲述了鄠邑区八号公路的前世与今生,以及它深远的历史渊源。王连生老师分享了创作经验,投稿时间、方式技巧等,让与会作者获益匪浅。
经过大家热烈讨论,一致认为,鄠邑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作家们应当扎根生活、关注当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变迁,传播鄠邑文化,讲好鄠邑故事。
鄠邑区作协主席王占奇听取大家发言后,围绕"如何将鄠邑文化融入文学创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发言:
一、深入挖掘鄠邑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核;
二、鼓励创作者走入生活,从鄠邑大地的山水人文中汲取创作灵感;
三、构建鄠邑文学品牌,通过文学作品传播鄠邑文化,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通过这次作品展示、共读与研讨,不仅让鄠邑区优秀文学作品获广泛传播,也为区内作家学习交流提供范本,激励更多创作者不断精进技艺,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鄠邑特色的精品力作。
座谈会结束后,大家群情激昂,怀着愉快的心情,浏览了内区四十多位作者出版的六十多部优秀作品集,并一起合影留念,活动顺利圆满结束。
(图文提供:鄠邑作协秘书处)